“互聯網+”的裂變式增長,既是全新的機遇,也對騰訊提出了挑戰。以前,騰訊是以一家企業的力量去支持數百萬創業者。未來,隨著創業者的需求趨於多樣化,單靠騰訊在流量、資金、技術等方麵的優勢,將不足以滿足創業者的需求,騰訊必須為此做出改變。未來的開放不能隻靠騰訊一家企業,需要有合作夥伴的共同參與。

很難講今天的騰訊隻是騰訊自己,企業正逐漸變成無界的開放組織。馬化騰曾用“自留半條命”總結過與合作夥伴的關係,他認為:“隻有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才會形成生態。”

騰訊的三次進化

在本次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林鬆濤宣布騰訊開放平台再次升級,並提出全新的“眾創生態”概念。眾創生態是騰訊與初創企業的“連接器”,核心是打造連接力,通過基礎服務、第三方服務平台、關鍵服務、騰訊全平台資源等,給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服務。

騰訊眾創空間四大核心服務體係是指提供基礎服務,引入第三方服務平台,組建創投、人才、培訓等聯盟,以及開放騰訊全平台資源再升級,這四大體係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形成了騰訊眾創空間無可比擬的、從創意到上市的全方位服務。

林鬆濤表示,騰訊開放平台曆經三次進化:從PC生態、移動生態、多終端生態,進化到眾創生態。騰訊正致力於成為整個眾創生態的樞紐,從一對N轉變為N對N的連接模式。

騰訊的三大變化

經過三次進化, 騰訊開放平台正式進入眾創生態,通過團結每一個微小個體的創新力量,打造創業服務閉環。在開放基礎上,再建創業服務開放平台,同時也迎來騰訊開放的三大變化:

變化一:開放主體之變。進入眾創生態的騰訊開放平台,致力於成為創業者以及創業服務商之間的樞紐,大力引入第三方服務商,從騰訊服務於創業團隊的模式,轉變為騰訊聯合創業服務商,共同服務創業團隊的模式;完成從1對N模式轉變為N對N的連接模式。

變化二:開放模式之變。騰訊的開放形式也在變得多元化,除了用戶、流量、騰訊雲等開放形式,也將在音視頻內容方麵開放。例如,騰訊音樂支持原創音樂入駐,騰訊視頻對原創劇的扶植,將開放的定義進行了擴展。

變化三:開放維度之變。騰訊的開放形式也在變得多元化,除了用戶、流量等開放形式,將開放的定義進行了擴展。開放維度上也已不再是騰訊和創業者之間的二維關係,眾創生態更像是一個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立體的空間。

在三次進化的演變下和三大變化的支撐下,林鬆濤向外界宣布,未來三年,騰訊開放平台希望服務1000萬創業者、扶持1000家市值過億公司,造就200個億萬富翁。

萬物互聯和信息爆炸帶來的不是人的淹沒,反而恰恰是人的凸顯,每個人更容易被識別,以人為中心,連接到人,服務於人,人人受益,正體現了普惠經濟的理念。“互聯網+”的提出,不僅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用“互聯網+”連接人性,用“互聯網+”培育生態,用“互聯網+”鍛造競爭優勢。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互聯網+”新背景下,開放平台的模式都有創新優化的空間。騰訊開放平台或者現在的騰訊眾創空間,一定不是孤立的,內部必須首先打通融合,否則就沒有生態可言。平台與連接器之間,平台與業務板塊之間,業務板塊之間,線上孵化與基地孵化,生態要素之間,乃至平台與外部,共同構成了騰訊的開放生態係統。有開放,有生態,有連接,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