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您看來,徐彙濱江城開中心未來的競爭力在哪些方麵?
楊彪:首先,我們會引進國際化的管理理念,深度挖掘項目價值與用戶的真正需求,實現贏利益、贏用戶的雙重價值。其次,我們會與國際一流商業地產企業進行合作,比如新鴻基,學習和借鑒他們豐富的商業中心運營及管理的經驗。城開華麗轉型 記者:當下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謀求轉型,上海城開會如何轉型?
楊彪:就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住房供應過剩。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量少,“麵粉比麵包貴”,拿地成本高,利潤少。正是由於這樣的“市場倒逼”現狀,上海城開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大經營性物業的持有,並與資本市場連接起來,為上海城開未來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上海城開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國企,有政府背景。我們會更多的參與到政府導向的項目中,並把商辦項目做好。
記者:除經營性物業之外,上海城開2015年在住宅方麵會有動作嗎?
楊彪:那要看機會,現在住宅開發拿地難、獲利難度高、盈利少。像當年萬源城那樣的地塊,現在基本沒有了。
記者:以後是否會有新項目的亮相?
楊彪:當然,會和政府進行商談。
我們的期望是在未來聯合其他國企共同開發徐彙、閔行等區。
記者:上海城開的資本市場運作有什麼特點?
楊彪:集團一直在拓展更多的融資渠道。比如在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了上海國宸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錫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為集團的項目募集資金,更靈活調動財務資源,提升項目的盈利能力,以求達到產融結合,將各種融資平台的效益最大化。
記者:上海城開手握多個重磅綜合體項目,為何熱衷於此?做綜合體的優勢何在?
楊彪:就城開的發展趨勢,以及房地產的發展趨勢而言,我們覺得一線城市綜合體有較好的發展空間。我們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大體量、大投資,並且有上佳的區域優勢。城開老將“新上任” 記者:您怎麼看待目前的房地產市場?
楊彪:三四線城市現狀殘酷,現有存量需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消耗掉。所以城開選擇退出三四線城市,回歸上海、回歸長三角。對於上海的房地產市場,我還是頗有信心。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下,一二線城市人口密度不斷上升,人口大量導入,使首次置業需求和改善型需求都日與俱增。同時,上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規則和土地招拍掛製度,保證了上海的房地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保持良好的平穩增長。
記者:您是最近才走馬上任的上海城開總裁,上任時什麼心情?
楊彪:心情很複雜,壓力大。畢竟“黨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記者:這樣的心情持續了多長時間?
楊彪:沒多長時間,我心裏有底,能做好,因為我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支持。我們上海城開的團隊已經在市場上打拚了19 年,有一大批忠誠、高效、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早年,我們企業品牌估值是11 個億,現在已經達到42 個億。
記者:您加入上海城開以來有印象深刻的事件嗎?或者是一個印象深刻的項目?
楊彪:如果說項目的話,上海城開每年都會推出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力的項目。我感觸最深的是集團的10 周年慶,那是集團的轉折,當時我們進行了股權多樣化的改革。
還有2011 年,上實城開和上海城開“強強聯合”,這是集團在平穩運行中遇到的好的機遇。又因為集團本身的優秀團隊和一係列好的項目,集團實現了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