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趙王寶珠 收鹽售鹽(3 / 3)

“可我不想學,我在鄉下過得好好的,我不要做什麼王妃,我要回家”李寶珠覺得自己受夠了,不僅什麼都要學,而且還要什麼都做好,害她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過來”趙王兩眼一眯,周身氣勢不知不覺上來了。

“不過”李寶珠見自己什麼話都說了,他要砍頭就讓他砍,反正王爺想幹嘛就能幹嘛的。

“真不過來”趙王麵帶微笑,又強調了一遍。

“就是不過來”李寶珠不知為何見他麵帶微笑,不想怕的心居然更怕了。

“好吧,那我過去。”誰知趙王話鋒一轉,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啊”李寶珠噙著淚的雙眼驚訝的看向趙王,脾氣突然這麼好?

趙王不緊不慢的走到她邊上,從袖管裏掏出一個帕子,幫她拭去淚水,全程隻有帕子碰到她,離她的距離也不遠不近,可是李寶珠還是感覺到有熱量傳過來,襲到她每一個毛孔裏,讓她目瞪口呆,下意識說道,“你今天不打我了?”

“我好像沒有天天打你吧”趙王好脾氣的解釋道,近距離的看著自己小媳婦,不漂亮,但不知為何自己越看越順眼,就是看到她怕他,讓他心生不爽,我難道能吃人?

李寶珠真得仔細想了想,好像是,可自己怎麼感覺他天天,每時每刻都在打自己。

“我聽師傅們說,你比前一段時間進步多了,我準備告訴你,因為進步,放你一天假”趙王拋了一甜棗給她。

“真的”李寶珠果然吃到甜棗後,把一切忘得幹幹爭淨,下意識的扯著他的袖子。

“當然”趙王順手從袖子上拿起李寶珠的小手,低著頭看了看,小手白白嫩嫩,手背上還有五個小漩渦,煞是可愛,就在李寶珠完全沉浸在終於不用上課的喜悅當中、發完呆意識到自己手時,趙王已經放下了,李寶珠根本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小手已經被趙王欣賞過了,並讓她未來的夫君心生滿意、且想入非非。

趙王溫和的笑笑,“明天帶你和奕軒去遊湖,高不高興”

“高興”李寶珠高興的把頭轉向趙王,俊美絕倫,斯文儒雅,一頭烏黑茂密的頭發被金冠高高挽起,一雙劍眉下卻是一對細長的桃花眼,充滿了多情,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淪陷進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另人目眩的笑容,李寶珠覺得自己頭暈目眩,內心突然如小鼓砰砰直跳,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難道自己要死了?

唉,傻姑娘,人家把你的休息時間已經安排了,根本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你居然高興。

臨集世子府

池鹽已經成功入庫,並且以驛站傳遞式方法迅速往外運去,北齊計劃外賣的鹽在短短一個月內已經全部出倉,速度之快讓所以準備插手一把的其他郡地封王或商家根本來不及。

燕王和晉王兩人同時在各自的封地生悶氣,心想,明年動作要快點,和自己是鄰居總得沾點光吧。

世子府外書房

有鹽田的各縣郡縣令、金曹、倉曹等相關人員都在,伍先生領著從舒先生處借來的賬簿先生核算著最後的數目。

等北齊王給各位涉鹽人員念過緊箍咒後,外麵幕僚們的結果也出來了。

各個涉鹽人員,心中無鬼的坦然自若,心中有鬼的坐立不安。

北齊的鹽道,從一出來,律法和章程就很完備,而且這兩年官場上的動作,相信每一個有眼睛的人都知道,現在真不是貪得時候,誰貪誰作死。

伍先生把最後的結果拿了出來,走到北齊王和夏景皓的身邊,輕輕說了一句,“六郡共計二十五個縣,有鹽田的十一個縣,幾乎不差的有三、四家,相差一點的三、四家,差得有點多的兩、三家,而且以金豐縣最多,相差近萬斤。”

北齊王的眼睛嚴厲的掃向金豐縣人所在的住置,臉黑得能滴水,那神情分明就是說,不知死活的家夥。

靠近金府郡的小縣金豐縣幾人坐不住了,他們當然也知製度嚴謹,幾乎沒有空隙,所以他們幾人聯手,賬麵做得很漂亮,可是他們不知,收鹽的軍人早已記好數量,並且上繳給北齊王。

這裏不得不說一個小故事,如此之多的鹽是如何過稱呢,邱大手下有一個小兵在收鹽時,就發現,收的鹽一一過稱浪費相當多時間,他見到如此,做了十隻木方盒子,每個木方盒子一百斤,這樣十個木盒子就是一千斤,讓大家隻管把鹽倒進去,然後等十個木方盒子滿了,再收倉,既節省大家的時間,又讓很多縣郡以為他們隻管收鹽,沒有過數量,這就是金豐縣敢下手的原因。

那個小兵就因為這個小細節,被破格升至正九品仁勇校尉。

金豐縣等人見到如此,還有什麼不知的,連滾帶爬求王爺、世子饒命。

“章程、細則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們,你們還膽敢這樣做,我不殺你們都對不起我自己。”北齊王一身威嚴,口氣淩厲。

“王爺,我們知罪,知罪,再也不敢了,饒命啊”幾個人哭著喊著,無事無補,北齊王已經準備痛下殺手,殺一敬百。

“放心,我不株連,誰犯的事,誰承擔”北齊王平靜的說道,可恁誰都聽出這平靜之下的濤海怒意。

在古代,很多時候,一個人犯法,就會株連全家,有點甚至株連直係、旁係三代,北齊王為何不株連呢,難道他開明,他心地仁慈,非也,北齊王已經意識到北齊人口正以肉眼的速度在銳減,他這樣做,是為了保證人口不必要的浪費和流失。

幾個官員心道完了的同時,又慶幸,還好家人都沒事。

金豐縣連同縣令等共斬首六人,並且金豐縣大部分官吏也紛紛落馬,一時之間金豐縣居然成為無官之縣。

當事件呈到京城皇宮時,仁宣帝都被驚到了,“這麼狠、這麼徹底?”

應知年笑笑,“北齊王是痛快一時,愁得一秋啊。”

仁宣帝也笑笑,“確實是,我看他如何解決,一個縣衙,大大小小官吏至少二十幾人吧”

“正是,陛下,官有三,分別是縣令、縣丞、縣尉,掾有五,這五人設置以各縣郡情況而定,至於說到吏,郡曹就有十幾種之多,沒有二十幾人的配置,衙門是運轉不起來的。”應知年對答如流。

“朕倒要看看,北齊王是如何解決的。”仁宣帝內心還是瞞震驚的,自己這個姨父,對政事並不太熱衷,隻喜軍隊之事,現在居然整治官場,整得有模有樣,不過是不是太意氣用事了點,能行嗎?

被仁宣帝惦記的北齊王,確實是痛快一時,愁得一秋,此是真是一籌莫展,金豐官衙已經癱煥,迫切需要新的官麵補進來,可一時之間到哪裏找這麼多官員呢?

吳婉嬌正沉浸在吳明德要回京城的氣氛中,難過、不舍,看著吳明德眼淚汪汪。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