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嬤嬤抱著小嬰兒跟著夏景皓往前麵正廳去,胖丫護在邊上,吳七丫離在不遠地地方看著,不遠不近的跟著。

小桃兩口子忙得腳不沾地。

吳家莊畢竟隻是一座別院,沒事時不覺得怎麼樣,有事時,很快就體現出它得小及不足。

雖然這樣,一切仍然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洗三的東西已備好放在正廳,有盆、小米兒、金銀錁子、鎖頭、秤坨、銅茶盤、大蔥、薑片、艾葉、香燭、棒槌等等。還有熬好的艾葉水,去邪用的。

就等午餐過後行“洗三”禮。

午餐過後的吉時到了,夏景皓扶著張夫人,“伯母辛苦了。”

“沒什麼辛苦不辛苦的,讓你兒子記得我,等我老了,買點好吃好玩的給我。”

“是”夏景皓扶著她的手,笑答道。

正廳正麵已設上香案,供著諸神像。

香爐裏盛著小米,當香灰插香用。

蠟扡上插一對小紅燭,下邊壓著黃錢、元寶等敬神錢糧。

張夫人到正廳時,客人們正等著呢,她洗了洗手,把小紅燭點上,拜了諸神。

拜過後把把嬰兒一抱,“小家夥,別怕喲,給你洗洗啊,都是福氣。”

洗三正式開始了。

因為添盆是從兩家長輩開始的。但兩家都沒有長輩在,所以氣氛有點尷尬。

夏景皓臉色微冷。

吳四郎是孩子的舅舅,率先帶頭往盆裏添一小勺清水,放了一個金元寶,謂之“添盆”。

隨後,來得客人按長幼添盆。

張夫人見人添水口中念“長流水,聰明靈俐”;

添棗兒、桂元她便說:“早兒立子,連生貴子”

桂元她便說“連中三元。

“添盆”後,張夫人便拿起棒槌往盆裏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

夏景皓聽到這個會心一笑,他和她早已經被法華寺的高僧算過了,原來一切早已注定,隻等水到渠成。

張夫人又開始給嬰兒洗澡,可能是不適應,可能是受到驚嚇,小念兒‘哇’一得一聲大哭起來。

夏景皓連忙看向張夫人,張夫人一笑,沒理他。

據說孩子受涼一哭,不但不犯忌諱,反認為吉祥,謂之“響盆”。

張夫人一邊洗,一邊念祝詞,“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其實後麵還有,但這已經不適合這個小家夥了,張夫人沒有念,誰讓人家生下來,就是王侯呢?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邊上胖丫把點著的艾葉球兒遞給張夫人。

在張夫人身邊的中年婦人急得眼冒火花,真是一點也插不上手。

胖丫又遞過生薑片給張夫人,張夫人接過來放在嬰兒腦門上,象征性地炙一炙。

胖丫又拿梳子遞過給張夫人給嬰兒梳一下,說道“三梳子,兩攏子……”

隻要遞東西,胖丫根本不給她人機會,手腳之快,讓張夫人也微微側目,不過她沒空理她。

人群外圍有個夫人也很急。

吳七丫站在那裏不動聲色,看在眼裏。

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

洗罷,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蔥往身上輕輕打三下,“一打聰明,二打靈俐。”

隨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是祝願小孩將來聰明絕頂的意思。

拿起秤砣幾比劃“秤砣雖小壓千斤”

拿起鎖頭三比劃“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

又把嬰兒托在茶盤裏,胖丫兩手呈護著狀半包圍地站在張夫人身邊。

張夫人見這個丫頭這麼緊慎,笑笑把金銀錁子往孩子身上一掖,“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

最後用小銅鏡往嬰兒屁股上一照,“用寶鏡,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淨”

整個儀式算是結束了,阮嬤嬤暗暗吐了口氣,連忙從張夫人手中接過孩子,“多謝夫人,夫人辛苦了。”

“哪裏,快把娃送到娘身邊吧,哭得不輕。”

“是”阮嬤嬤朝廳內人行了行禮,往後院去。

人群中有人跟了出去。

吳七丫也不聲不響地跟了出去。

胖丫和吳九丫跟著阮嬤嬤走在內、外院相連的過道上。

對麵走過來幾位夫人、小姐,見了都擁堵著要看小公子。

阮嬤嬤臉一冷,“各位,還是到客廳就坐吧,小公子可不是你們看的。”

領頭的少婦,嘴一撇,“你這個刁婆子,不過是個下人,竟敢做主不讓看小公子,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說完竟然和她的丫頭婆子把路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