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揭開“治和養”的神秘麵紗(2 / 2)

治療隻針對得疾病的局部,不顧其他,治療的手段多種多樣。“養”隻看整體,不顧局部,調理隻有一招——改變生活方式。身體是土壤,不同的土壤長出不同的植物,草原的土壤隻能長草,森林的土壤能長樹。疾病是土壤裏不良的種子。治療的做法就是在土壤裏清除不良的種子,但這種不良的種子太多了,清除了一些,風一吹又來了不少,最後發現整個土壤裏都長滿了惡草。療養是改變土壤的環境,不管有多少不良的種子,一進入這個健康的土壤,都不能生長。

養生治病必須要找到事物背後真實的東西。治療看起來很快,比如,許多小孩感冒發燒就看醫生,得病就吃藥打針,結果很快就治好了,但是以後你會定期來看病的,看來看去小孩成了醫院的常客,甚至一生疾病纏身。養生看起來很慢,因為通過生活方式改變來提升身體體質,有時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但是一旦身體好了,疾病就會不治而愈,並不再反複發作。因此治病看起來快,實際上慢;養病看起來慢,實際上快。療養就好像是你要找到的終生伴侶,陪你度過充滿艱難困苦的漫漫人生。有時雖然平淡了些,但絕對是你一生幸福的依靠。

身體是我們的孩子,得病就是孩子沾染了惡習。我們用藥物治療來攻擊我們的身體,結果卻往往會同時毒害我們的孩子,如果孩子死了,我們的生命再也無法延續下去。療養就是用教育的辦法,讓孩子一點一點的戒除惡習,雖然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精力和耐心,但這是我們唯一能拯救孩子的辦法。健康如果像一條河,那麼得了疾病,就是這條河流的水被汙染了。要想重新健康起來隻有淨化河水。很多臨床醫生的辦法隻是在下遊打撈水中的垃圾,可是上遊源源不斷的垃圾流入河中,這些醫生再怎麼打撈也是無濟於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遊控製垃圾的進入,在河的兩邊栽上樹木。這種上遊控製法就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許多人不能突破這種思維,所以他們疾病纏身。

治療主要是針對急性病、外傷、細菌傳染等;養生主要是針對慢性病或者說針對那些因為身體素質下降而形成的疾病。

治療所依靠的對象是藥物、手術、醫術;而養生依靠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無所不能的免疫係統。

治療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很多藥物有毒副作用,而手術則是對身體進行切割甚至切除;養生則沒有任何危險,安全可靠,因為養生就是生活本身。

治病的人相信醫生,相信醫術,相信藥物,相信儀器檢查的身體指標,他們相信自己的疾病沒有好,是因為還沒有找到能夠治好自己的醫生、藥物、方法;養生的人相信知識,相信健康的理念,相信生活改變帶來的好處,相信自己的免疫係統,相信來自身體的感覺。他們相信自己的病沒有治好是因為自己改變生活方式的程度還不夠。他們願意對身體長期投資,獲得長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