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畢業生實習在職父母(2 / 2)

“我見到了在職媽媽當中的模範人物,明白了女人可以對工作樂在其中,同時享受撫育孩子的過程。實習之前把這些事想得太過困難,實習之後變得相當靈活,有這種體會的學生可不少呢。”

野村因為這段經曆更改了求職意向,她不再追求大企業,而是遵從自己的生活方式,獲得了某風險企業的錄取通知。

我問她,比起在假期裏無償工作、在天氣好的日子開會,你難道不更想出去玩?

她笑著回答:“想,不過我更想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橋大學社會學院的大三生溝口千尋說:“大家都非常自覺,從沒出現過學生突然不能赴約的麻煩事。”

男生也參加

這個實習項目十分之一的參與者是男生,當天參加會議的新井博喜已經大學畢業了,之前他就讀於大東文化大學。因為有誌於從事兒童福利工作,他在去年加入了項目,希望能了解實際生活中家庭的情況。

“最初我隻是把它當作社會學習,但孩子可不是我能糊弄得了的,這也成為了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當今這個時代,男人的責任不隻在於事業,也在於家庭。”

敦子介紹說,男生也好女生也好,沒有一名學生因為接觸到在職父母的艱辛,而放棄了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念頭。相反,看到因“我的爸爸和媽媽都有工作”而驕傲的孩子,大部分實習生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那樣的父母。

在職媽媽與學生談心

夜裏9點,文章開頭兩個孩子的母親高安女士回到了家。學生會在第二天通過郵件上交詳細的報告,事無巨細地把當天的經曆寫出來,這樣當天的實習任務便完成了。

高安女士就職於一家為企業製定課程的谘詢公司。雖然現在差不多每天都能按時回家,但她希望除了為事業與家庭忙碌之外,可以有參加學習班等活動的時間,於是報名成為了實習項目組的家庭對象。她支付的費用為每個孩子每月3萬日元,照看時間為18個小時。

高安女士說:“我有兩個孩子,比起雇傭一個保姆,兩名大學生更讓我放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齡相差不大,孩子們很樂意和學生呆在一起,性格也變得開朗了。以前把孩子托給保姆照料的時候,我的心裏有種罪惡感,現在我幾乎沒有這種感覺。”

她盡可能地把平日裏生活的常態展現給了學生,除此之外,她還常常邀請學生和她一起在工作間隙吃午飯,聊一聊未來的事情。

“這些學生讓我的孩子很開心,我感謝他們。我在大學畢業求職時,也完全無法設想20年之後的狀況。我想幫助他們,哪怕隻能幫一點也好。”

實習項目讓不同代的人們攜起手來,在社會製度改變的那一天到來之前,待在原地等待可行不通。加油吧,女性勞動者!

[譯自日本《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