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拆包裹派對(2 / 2)

“這是網店的策略——簡單、快捷是它們製勝的法寶。”性別市場營銷專家戴安娜·傑菲說,她對網店的侵略性市場占有行為持批評性意見,“問題在於:有些公司的退貨率達到60%-80%,長此以往沒有人受得了,畢竟沒有一個公司可以僅僅靠風險資本存活。”而Zalando的6億歐元資金來自瑞典投資商基納維克和俄羅斯億萬富翁朱瑞·米爾納的投資,它必須竭盡全力,保持盈利。

傑菲女士認為:“很明顯年輕女孩更加熱衷於網購。年長一些的女人(這裏的標準是30歲以上)不會這麼做,她們會更加全麵地考慮什麼適合她們,更不樂於冒險,不喜歡給出自己的個人信息,也沒有時間花在退貨的各種交涉上。”

茱莉亞、朱莉安娜、納蒂娜、麗莎、寶琳娜和愛瑪真心覺得無所謂。麗莎-瑪麗在臉譜網上傳了一張她和愛瑪的手合照,兩人穿著雞尾酒禮服,在家門前擺姿勢。兩位社交網絡好友立即給出評論:“噢啦,你們想去哪兒?茱莉亞的鞋子真時髦!”

十一月,天空灰蒙蒙的,街上沒有人,背景是木條鎖上的櫥窗和褪色的“燕子”摩托車廣告。穿著黑色牛仔褲、T恤和靴子,戴著黑色羊毛帽的茱莉亞出現在晨曦中。“也許我會被星探發現。”幾天前,茱莉亞在她的博客中這樣寫道,“我是如此興奮!”現在,她把鞋子照片傳到臉譜網上,並評論“我愛你們”。

穿著H&M羊毛衫、戴著一頂老紅色針織帽的麗莎,在晾衣繩上一條隨風搖擺的加大碼燈籠褲前擺姿勢。燈籠褲的主人告誡她會去報警。“村裏的警察今天不上班。”納蒂娜無所畏懼地說,“我們拍照的下一站是約半小時車程外的薩斯尼茨。”

在這個女孩們的時尚日中,阿爾滕基爾辛達到了東京的標準:一本雜誌中的一個日本女孩穿著和麗莎同一款的羊毛衫,頭部也全是粉紅色,隻是沒戴帽子。現在所有人都穿一樣的衣服了嗎?“全球化會威脅街頭時尚的說法是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精英階層的恐懼。時尚是兩種相互對立願望的鬥爭:‘是適應潮流還是突出自我?’”時尚博客“我愛我時尚”的作者阿特裏亞諾·沙克這樣寫道。

當所有讓人心跳不已的寶貝都已脫下,吵鬧早已不複存在。時裝屆的箴言隻有一條:“試穿,直到找到合適的為止!”那雙曾被視為寶貝的黑色靴子靜靜地躺在沙發旁邊。廚房中,麗莎-瑪麗的媽媽煮著茶,談話又回到了馬匹和共同的朋友。存在比擁有更加重要:開心地收貨,換裝,拍照,上傳到臉譜網——然後,再見了,寶貝!幸福並不是塞得滿滿的衣櫥。

派對結束八天之後,所有97件衣物全部退還給供貨商,Otto宣布賬單無效,Zalando退回了預付款,甚至對不知為何丟失了飾品的兩件商品也不予追究。服務熱線的女人在電話中好脾氣地說,可能是疏忽所致,錢當然還是會全額退還。即使是需要支付給H&M或Otto的郵費,隻要最後留下一件T恤、一頂帽子,商家就會爽快地包郵。這樣美好的體驗,“拆包裹派對”何樂而不為?

[譯自德國《明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