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黃金熱(2 / 2)

還在1975年以前,世界黃金市場就經曆了真正的繁榮期,金價達到每盎司200美元(美國公民也終於獲準自由交易黃金)。1979年金價從200美元漲到400美元,翻了一番,原因是阿聯酋和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的酋長們突然大批收購金塊,將之存入瑞士和美國的銀行,以遠離威脅這些小國邊境安全的伊朗和伊拉克。美國投資者也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黃金,希望能夠避免當時國內高達13%的通貨膨脹。瑞士和德國銀行大量收購黃金,以確保本國財政穩定。1980年1月,世界金價創紀錄地達到每盎司850美元。5個最富裕的歐佩克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和卡塔爾)一年之內因油價上漲額外收入1100億美元,他們把這些錢全部投資黃金。看到伊朗在美國的80億美元被凍結,這些國家在政治和經濟局勢不穩定的形勢下,都不再相信銀行結算。

2010年10月黃金暴漲,在10月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創下絕對紀錄每盎司1366美元之前,金價已經連續11個交易期上漲,9次打破價格紀錄。從2010年年初到10月,金價上漲近25%。金價上漲刺激了金礦的開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開采國中國政府表示,2010年8個月內,國家的黃金開采量達217.95噸,年開采量增長8.85%。

瑞士銀行表示,大量普通民眾到銀行排隊登記,要求使用銀行保險箱來存放他們購買的金塊。

投資黃金期貨的投資家和投機商早在2010年就注意到先前大量出售黃金的世界各國央行全部停止了出售,這表示在龐大的債務危機麵前,世界各國央行幾乎都對本國的財政狀況持懷疑態度,並寄希望於黃金來維持金融穩定,就像1979年德國和瑞士銀行所做的那樣。

不僅如此,世界黃金市場的玩家也發現,就連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也選擇了彈性貨幣政策作為渡過第一次金融危機浪潮的主要手段,即簡單地將錢劃給政府和商業銀行。在這種條件下,玩家認為,紙幣想印多少就有多少,因為它可用於包括黃金在內的所有金融市場,而黃金遠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曾經,每盎司1387美元的紀錄現在看來是小巫見大巫了。在奧巴馬謀求連任之前的兩年內,金價上漲了400美元(相當於1970年末的金價紀錄)。這是因為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繼續用擺脫第一次金融危機的做法來擺脫第二次危機,即印刷紙幣。在探討金價能否達到每盎司2000美元時,專家和投機商們明確指出,印鈔政策還將延續。幾年前,專家們一直討論應該讓1971年前的金本位製度回歸,現在這種呼聲沉寂下來,因為事實上,向金本位製度的過渡已然完成:昂貴的金價證明,全球金融市場相信的是黃金,而不是美元或歐元。

如此一來,大量儲備黃金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在內則處於一種不同尋常的地位。金價上漲自然而然地使它們變富,其程度取決於該金屬在這些國家外彙儲備中所占的份額;同時,價格上漲也使它們變窮,其程度取決於其他國家紙幣在該國外彙儲備中所占的份額。於是,本身印刷紙幣的央行也自動地轉變為金本位製度。

[譯自俄羅斯《權力》]

黃金持有量20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