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上海的劃船運動(1 / 2)

老上海的劃船運動

人與事

作者:吳誌偉

上海開埠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西人在上海舉行的一係列體育活動中,最吸引人們的是賽馬與劃船。現在的劃船運動,包括賽艇、皮劃艇和帆船等。昔時上海的劃船俱樂部(The Rowing Club),習稱劃船總會,所從事的運動僅僅是賽艇。賽艇運動的曆史很悠久,遠在中世紀,著名的水上城市——意大利威尼斯,人們就將它作為體育娛樂和競賽。以後,此項活動逐漸傳到其他國家。十八世紀,英國移入賽艇運動並將它作為英王繼位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1829年起,牛津、劍橋兩所大學每年要在泰晤士河上進行校際賽艇競賽,並且曾邀請三十餘個國家派隊參加他們在泰晤士河畔的亨利城舉辦的賽艇杯賽。

西人紛至上海後,也帶來了這項運動。1860年,劃船總會創立,不過當時劃船總會尚未有自己的船室和聚集會所。比賽最初在黃浦江的浦東一邊舉行,每年春秋各賽一次。1872年《申報》的出版,使得我們能夠知道那年春季大賽的情形。該年5月15日,西人在浦東祥生碼頭一帶,“鬥駛舢板。其船身小者僅闊二尺餘而花樣不同,五彩相雜。有一人打槳者,有四人鼓權者;逐風逐浪,捷如飛鳧,出沒煙濤,驚心動魄。並有八人共駕一舟者,則旗角騫霞,槳牙激雨,尤為奇變靈幻。視前古之木嬉水操,有過之無不及也。八人者須四點半鍾方出江鬥駛。”在浦江東岸邊舉行,對西人觀賽者來說極為不便。在1869年時,劃船總會一委員就曾提議:“到蘇州河去嚐試,將會給劃船運動帶來十足的進步。”於是從1872年秋賽開始,賽艇移到蘇州河中進行。10月28日“下午乃西人賽船之第一日也,於蘇州河麵,在石橋之西齊集演馳,以快奪得錦標之舉。一點之時則賽兵船之小者,旌斾飛揚,戈矛照耀,最足駭悅心神。一點半鍾則賽八人打槳之舟,共有兩艘,激浪如飛,排槳連擊,此一艘皆蘇格蘭人所駕駛者也。鬥捷爭先,逐如鳧鴨。其他船內則英美法等國之人居多。此蘇格蘭人蓋即英國北部之人也。兩點鍾過一刻賽兵船之小舟,三點鍾賽四人打槳之船,三點三刻賽一人打槳之船。勝者踴躍奔騰,波譎雲詭。西婦顧而樂之,棷多所賞賚以獎其能。”蘇州河中的比賽給觀賽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因此也就吸引了不少觀看者。據報載:那日“西人賽舟之舉,中西觀者如堵,擁擠異常,與觀鬥馳馬時仿佛。10月29日複賽在一點半鍾時為始。”

蘇州河,曆史上稱吳淞江。西人以其通太湖,溯江而上可至蘇州,故稱為蘇州河。一些西人所辦的中文報刊也常常用此新名,如1872年的《申報》中就有這提法,以後逐漸被國人接受,廣泛使用此一叫法。初在蘇州河裏賽艇時,西人仍未獲得船室。比賽時,西人在新閘大王廟的西麵搭建木棚供更換衣履和休息。廟旁有一高阜,西人也建棚用作觀賽者的場所。一般西人和國人都在河岸邊自由觀賽。賽艇的方向是自西往東,約競駛河麵二裏光景,以後曾延長到三四裏賽程。賽船上都懸掛一麵小旗,小旗顏色有所不同,有碧綠青紅等五色,以此作為區別。終點處岸邊的土阜上也立一麵旗幟作為終點的標誌。阜上西人有的用望遠鏡憑高而望;有的手持洋槍,待賽艇至終點時,鳴槍致意。比賽時間基本在下午一時至五時左右,一般兩天光景,每天六七次至十次左右。每次賽艇數量不定,多者十艘左右,少時僅二艘。賽艇規格有單人、雙人、四人、八人艇,還分有舵手、無舵手,雙槳、單槳等。比賽中,常有小火船幾艘停於岸旁,供西人登而以觀勝負。有時,或英國、或美國、或法國的樂隊在小火船或在岸上奏著音樂助威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