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也是一種促進我們身心健康的手段之一。經常運動不僅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神經緊張、失眠、煩躁以及憂鬱等神經性不良症,還對腸胃健康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實踐中發現,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由於其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這就要求消化器官也要加強其功能,促使食欲增加。所以不少人采用體育運動的方法來作為治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腸神經官能症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
*運動與消化係統
小張是一家公司的電話廣告業務員,平時的工作就是坐在辦公室給各個企業打電話聯係廣告業務。大家都知道,廣告業務員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現在遍地都是廣告公司,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實力和技巧,企業是不願意在你這裏花錢做廣告的,所以這是一項非常有難度的工作。如果企業有意在你這裏做廣告,可能談起來還比較客氣,但是有些企業經常接到這樣的拉廣告的電話,而又沒有意向要做廣告,所以可能每天對這類電話煩都煩死了,哪裏還會客氣地跟你說話啊?所以經常被漫罵的時候也很多。如果一旦對方跟你說話很不客氣,那麼放下電話後,心情肯定非常難過和沮喪,可能一天都在這種情緒中度過。前麵我們提到過,情緒很容易影響腸胃健康,壓抑鬱悶的情緒會導致腸胃病,所以小張辦公室幾個同事都有或輕或重的腸胃不舒服症狀。
但是奇怪的是,小張就沒有,盡管他的業務成績不是最好的,也經常遇見不客氣的客戶,可他卻沒有那麼多的毛病。原來,小張是一個典型的體育愛好者,他平時非常喜歡體育運動,最喜歡的就是太極拳。很多人都認為太極拳隻是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可小張卻不這麼認為,他對太極拳的熱愛幾乎可以用“癡迷”來形容。他每天早晨起床後,先慢跑3000米,然後就是靜下心來打一套太極拳。小張已經這樣堅持了4年了,身體非常棒,而且也比其他人看起來更樂觀,尤其是沒有出現其他同事所出現的腸胃問題。
其實小張就是通過體育運動達到了強健體魄的效果了。在醫學上,很多醫生也會針對各類患者的具體情況建議患者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來達到健身療病的作用,這種方法在醫學上被稱作“運動療法”。運動療法又稱為體育療法,它主要是依據患者所患疾病的特點和患者具體的身體狀況,以醫學和體育科學為理論基礎,利用適當的運動量、動靜結合的運動方式,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效果的一種自然療法。
運動療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防治胃病、增強消化係統功能的方法,它的主要機理是患者通過體育運動來達到調整情緒、鍛煉呼吸肌並且增加機體消耗的目的,從而興奮下丘腦外側的飲食中樞反射性刺激和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在進行運動過程中,患者的腹式呼吸會加強,膈肌活動幅度也會加大,這就會引起腹腔內壓力的變化,這樣一方麵可以改善腹腔髒器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狀態;另一方麵,還可以對內髒的器官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促進胃腸道的蠕動,由此調節整個消化道。而且在運動時,腹肌也得到了相應的鍛煉,這樣也可以增強消化係統的消化功能。
適合胃病患者的運動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散步和慢跑是最簡便易行的方式,既安全又起效,而且還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製;一些保健操也是不錯的選擇,像下麵我們將要提到的腸胃保健操等;另外像爬山、遊泳、釣魚、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運動,所起到的效果也很好,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經濟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運動療法的原則
體育運動可以對治療腸胃病起到一定的效果,而且一般運動項目都簡便易行,並且不需要花費過多費用,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疾病、健體防身的方法。但是好方法如果運用不當,也會起到反作用,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會損害人體健康。所以,患者在選用運動治療疾病的時候,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則。
1.安全第一
在采用體育運動作為健身防病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掌握安全第一的原則。這也是體育運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如果不安全,運動不僅起不到健身的目的,還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加重了病情,或者引發其他病症。這就得不償失了。
醫生提醒一些通過體育鍛煉緩解胃痛的患者,在選擇與確定體育鍛煉方式之前,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較全麵的了解,必要時還應該去醫院作相關的體格檢查,最好是能夠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選擇運動項目,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和鍛煉方式來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持之以恒
每一個患病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疾病能夠早一天康複,早一天擺脫疾病的痛苦,使自己能夠盡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疾病,即使用最快最起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也不可能讓病痛很快消失,而胃病本身就屬於一種治療起來比較緩慢的疾病,它主要還是要通過藥物治療,並配合其他的輔助療法,運動就是輔助療法之一。但是,即使運動可以幫助緩解胃病,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選用運動療法來緩解胃痛還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斷。也隻有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病痛的治療過程,才會對身體產生益處,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能堅持每天做有規則的適量運動就最好,如果做不到的話,至少也應堅持隔天運動,這對於改善消化係統、緩解胃痛是很有必要的。運動養生不僅是鍛煉身體,也是對意誌和毅力的考驗。
此外,運動前的熱身及運動後的適當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這對運動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的充分鍛煉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在進行運動之前,要先進行5—10分鍾的“熱身運動”,活動一下頭、頸、腰、踝、腕等部位,使全身逐漸進人“預熱狀態”,以免運動時造成損傷。在進行過較劇烈的運動後,也要讓身體的活動量慢慢地減少,逐步過渡到停止運動,切記不要在劇烈運動後突然坐下休息或立即飲水,這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
3.掌握好運動量
患者進行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治愈疾病,而不是要像運動員一樣為了去奪金牌,所以患者在運動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掌握好運動量的大小,尤其是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在剛開始運動的時候更要注意。如果開始時運動量過大可能會超過了機體的承受能力,這對機體可能是一種透支與過度磨損,不僅不能使各個髒器的功能通過鍛煉得到加強,反而會使身體因過度疲勞而受到傷害;反之,如果運動量太小,則可能根本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對健身強體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一般來說,運動量以運動後不感到疲勞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