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各種生活和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負擔也就越來越重,時常會出現情緒波動、心情沮喪等狀態,許多人還有好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吃早飯、過度勞累、工作加班加點、起居無常、吸煙酗酒、暴飲暴食、飲過量的濃茶濃咖啡等,再加上經常進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辛辣、生冷、煎炸類的食物等,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腸胃健康。從近幾年的臨床發現,腸胃病患者的年齡結構正趨於年輕化,年紀輕輕就已有多年胃病史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剛剛30歲的張先生,自己經營著一家禮品公司。兩年前,他時常感到胃部疼痛並伴有反酸、惡心、想吐等症狀,但每次隻要吃點東西這些症狀就很快消失了。由於當時工作忙,工作壓力也比較大,應酬也很多,再加上一般疼痛持續幾日便可自行消失,因此張先生對自己的胃痛問題也就沒有足夠重視,隻是買了一些當時電視上宣傳很火的胃藥來吃。誰知近來,張先生感覺自己的胃痛開始加重,而且每次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尤其是吃一些稍微冷點的食物或者喝酒之後,更是疼的難以忍受。沒辦法,張先生隻好到醫院做了全麵檢查,醫院經胃鏡檢查後,確定張先生患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很多人中十分常見。越來越多的人由於平時工作過於忙碌,或者因為追隨社會上的“瘦身”風,或者其他原因等而不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平時不按時吃飯,或者吃的不合理,還有很多女性朋友,為使自己的身材變瘦而采取節食的方式等,都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適。飲食不規律或者不科學,是導致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與“吃”有關?
有這樣一句俗語:“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這也正說明了“吃飯”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僅人類,其他的生物也是一樣,都是通過吃飯進食來使生命得到延續。但是,卻也往往“病從口入”。人們從口中攝入的食物進入胃後,胃要對它們進行消化和吸收。胃是一個消化器,我們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充饑,更是為了吸收身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在體內,胃和脾相互配合,共同來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但是如果平時飲食不當,沒有節製,就很容易損傷脾胃。如暴飲暴食,就會導致食滯胃脘,阻滯氣機;而吃了過於生冷的食物,就會使氣血凝滯;如果過度地吃一些油膩的食物或濃茶烈酒等,就容易造成濕熱中阻,導致脾胃升降失常、氣機阻滯而發生胃痛。另外,平時饑飽不勻,不規律的飲食,或食生冷硬物,或病中服用了寒冷的藥物,也同樣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虛弱,產生胃痛。而如果進食了過熱、過冷或過於祖糙的食物或飲濃茶、濃咖啡、烈性酒等,都會損傷胃粘膜,引起各類炎症的出現。
進食細茵或其它毒素汙染的食物也是引起胃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這些食物很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炎。而多食熏製、鹽醃、黴變食物也容易易患胃病,因為熏魚、熏肉、熏香腸等熏製食品含3、4——苯並花,日鹹魚、高鹽醬菜等鹽肪食品中含有亞硝酸鹽,黴變食物中含有很多致癌黴素,它們甚至有明顯的致癌作用。
另外,吃藥不當也可導致胃病,一些消炎藥物如阿司匹林、保泰鬆、消炎痛,感冒藥如撲熱息痛、病毒靈、感冒通、白加黑、利血平等,這些藥物除有損傷胃粘膜的作用外,還能抑製前列腺素和前列環素的合成,從而損傷胃粘膜的保護作用。經常服用這些藥物,可引起胃粘膜的損傷、糜爛和潰瘍。
可見,“吃”與胃病的產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在平時吃東西時候一定要注意,要選擇一些適合身體健康的食物吃,盡量將胃病的發生幾率降到最低。
*“心口痛”就是胃痛麼?
“東施效顰”的故事朋友們都聽說過,醜女東施因看到美女西施常常捧心皺眉,極其美麗,她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雙手捧胸,皺著眉頭,可是這卻更加讓她變得醜陋。其實西施捧心皺眉是因為胃痛,樣態雖美,卻是病態。可見,胃痛在古代與“心口痛”是極其相似的。
不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很多人依然不能區分胃痛與心口痛的區別。46歲的陳經理就有一次,在上班時間突然感到上腹部疼痛,繼而胸悶、出冷汗、渾身無力。去醫務室檢查後,醫生判斷是“胃痙攣”造成的“胃痛”,然後給陳經理開了一些解痙藥、止痛藥等。不料,服藥2小時後,疼痛並沒有明顯緩解,胸悶、氣短現象仍然還挺嚴重。最後他隻好去醫院做了一個綜合的檢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陳經理患有心絞痛。而這種疼痛根本不是什麼胃痛,而是由心絞痛造成的“心口痛”。
可見,很多時候,人們還真分不好“心口痛”究竟是不是胃痛。其實,生活中把心絞痛之類的病誤當成胃痛病的例子不算少,這既與病人或個別醫生對這兩種病缺乏分辨常識有關,也因這兩種疾病在症狀上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心髒與胃雖為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器官,且分別位於胸腔和腹腔內,但兩者卻僅被一膈肌相隔,同受植物神經支配,有病變時又常以疼痛為主要表現,所以如不細致區分,很難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