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們的婚姻有點兒戲(1 / 3)

懷明月走出這個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家,望著四通八達的岔路口,隨著天際一道閃電劃過,她終於不用再忍著,可以任淚水流個夠。

為何到如今才發現如此愛他,為何到如今才發現原來他們已經走過那麼多,為何回憶那麼多,為何事事都關他…她哭的撕心裂肺,痛徹心扉,可無論多少不甘,多少不舍,她都必須離開了,再也沒有理由留在那個人身邊了。

心好痛,眼前茫茫一片,什麼都看不清,模糊了視線的到底是淚還是雨,她已經分不清,她隻是知道自己不得不離開,即便她早已經無處可去。暴雨如注,她全然不顧,隻是近乎偏執的一步一步走入雨中。

即便在這瓢潑大雨中,隻是車燈那麼一晃,他還是清楚的看到了她,也看到了她的痛苦絕望。去醫院的路上,韓諾緊緊的抱著如水中撈起的女子,一路上都在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他們曾磕磕絆絆,不知所措,也曾相依相偎,如親如友;曾惶恐絕望,也曾喜極而泣,曾發誓要給她幸福,承諾要陪她到老,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什麼牽絆,他竟忘記,曾經許給她的幸福。

醫院裏,一通忙亂。直到此時,夜深人靜,他終於能這樣靜靜的、好好的看看她了。

韓諾還清楚的記得他們第一次見麵的情景,九月,開學的季節。秋風裏,他一眼就看到了她,如畫一樣的女孩,烏黑的長發、雪白的長裙隨風飄揚,她站在一課老槐樹下,白皙的臉龐有些不安,水一樣的眼眸,清新靈動,長長的睫毛忽閃著,說不出的糾結困惑。

不久之後,再次見到她,驚喜的發現原來和她同班,也知道了她的名字:懷明月。那是他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名如其人”,明月皎皎,正是她的寫照。從此以後,初見的那個清新臉龐和懷明月這個名字一起,深深的烙在了心上,因為她,韓諾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心動,第一次嚐到了初戀的滋味。

輕輕拂去她額上的一絲亂發,吻上她微涼的臉頰“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韓諾輕聲的呢喃著,他的嘴角在笑,眼中卻有淚光在閃爍。

從他眼角的餘光處,可以看到病房外間的米色沙發,被扔在沙發角落裏的公文包裏,放著的是她的日記,也是他們的故事。

他們的婚姻有點兒戲,可他卻是認真的。

婚姻是神聖的,求婚是浪漫的。而他們的婚姻,卻是在一通電話中,有些衝動的決定,倉促的走入了禮堂。

他們從中學便是好友,在懷明月心底,韓諾是她為數不多的好朋友,也讓她堅信“友誼地久天長”絕不是一句空話,隻是她從來都不知道,那個好朋友一直偷偷暗戀著她。

懷明月的父親經營著一家舊書店,母親是中學老師,或許是受環境的影響,懷明月自小便喜歡書籍。她很安靜,不是在書桌前寫著什麼,就是躲在書店僻靜的小角落裏讀書。她的房間堆滿了各種書籍,偏科的讓人頭疼,高考過後,她去了一心儀的一所文科院校,讀古典文學。

韓諾則不然,父母都是醫生的他更擅長數學、物理等理科,不過,他倒是沒走父母的醫學之路,他讀的是金融管理。高考之後,他們讀的非但不是同一所大學,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四年的大學生活,遙遠的距離讓他們的聯係少了很多,隻剩下偶爾的電話問候,雖然也有聚會,但畢竟比起以前少了太多。大學畢業之後,懷明月選擇繼續讀研,韓諾則選擇工作。

從中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懷明月好像從未變過,她喜歡文學,喜歡讀書,喜歡寫作,她的世界單純、單一到隻剩讀書寫作這一件事。直到畢業的來臨,父母催問工作與未來,她才驚覺,日子並不能永遠這樣下去。

經導師指點,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將自己這些年寫的書稿拿到了出版社,惴惴不安的等了半個月,得到的卻是否定的答複。找工作處處碰壁,寄出去的書稿也石沉大海,偶爾聽到母親對父親的埋怨“都怪你這麼慣著她、由著她,現在好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你說說,她以後怎麼辦!”更讓她覺得無地自容。

無法麵對母親的嘮叨,父親的歎息,隨著畢業之期一天天逼近,她開始漫無目的,到處發簡曆,她甚至想,隻要不用回家麵對父母失望的眼神,她什麼都願意做,可即使這樣,換來的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懷明月第一次嚐到了心酸的滋味,就在她無助到想哭的時候,韓諾的電話打了進來。

“明月?”

聽著他的聲音,懷明月幾乎要哭出來,她用盡所有力氣才讓自己聽上去不那麼狼狽“韓諾?好久不見。”

可雖然隔著話筒,韓諾還是聽出來她的情緒有些不對,他很慶幸,今天給她打這個電話“怎麼了?心情不好嗎?”

懷明月下意識的搖了搖頭,她說不出口“沒事,你打電話來,是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