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出路(2 / 3)

旦慶和姬鳳曉綰三人相互一望,大笑起來。

“前輩真是智計超群,這種辦法都能想得到。”姬鳳由心的讚道,現在有出去的希望,總是開心的事。

旦慶忙說:“事不宜遲,鳳兒,你和你爹聯係一下,請你爹幫我們準備幾條數裏長的長繩。”

姬鳳點點頭,揮手從泰山取了數枚木簡,將他們受困的情況簡單寫在木簡上,姬鳳用細繩紮好,揮手送到與她爹早定好的聯係之處。

姬鳳說:“好了,我們現在就安心的等我爹回複了。”

張正見事情有了眉目,開懷笑道:“沒想到我也有出去的一天,這些年我無時不刻在想報複報複那兩個逼我進來的家夥,出去有他們好受的。”

旦慶一聽,喜上眉稍,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們出去非把他們弄去做坐騎不可。”

曉綰想起一事,說:“他們可是道主元始天尊的坐騎,你們可別把天尊給惹出來了。到時我們別說出去,說不定就是出去了,也會給重新弄進來。”

張正哈哈笑道,顯然心情無比舒暢,說:“我進來的時候,那麒麟親口同我說的,在一千多年前,天尊把他送給了其弟子薑子牙,讓太公帶領眾神輔助文王取得商朝的天下。”

旦慶也哈哈笑起來,說:“那個家夥果然是話癆。”

張正笑道:“先不管他,把你的酒再倒些來喝。”想到可以出去,也不怕辟穀之法大打折扣了。

四人又圍在一起,喝了幾通酒,當然旦慶不忘向張正請教修煉中的一些問題。

張正是張良之孫,張良在謀刺秦始皇不果之後,逃亡到下邳,巧遇當時五大隱士之一的黃石公,黃石公授於張良一部自著的《天書》,這本部除了行軍打仗的《三略》之外,還有一部繼承了《道德經》又有自己獨到見解的《素書》。張良當時窮困潦倒,非常苦力的學習三略,最終助劉邦取得天下。晚年張良又鑽研素書,以年老多病為由,退隱黃袍山,終年與赤鬆子外出雲遊。張正是張良子孫中為數不多的,從張良處學得《素書》而走上的修道之路的後輩。

要說這《天書》就和《通玄真經》一般,對道的理解又有一番不同的見解,旦慶三人向張正請教數日,大感不虛此行。

姬鳳每日都多次掃尋與其父的聯絡之處,四人都以為姬盛外出要多日才會檢查聯絡處,等得開始心焦起來的時候,終於在第三天收到了回複。

姬盛看到姬鳳的木簡大為震驚,急忙安排準備長繩,同時準備大量幹糧酒水之類,怕他們有斷糧之虞。

這樣一來,幾人終於放下心來,有了後備的食糧,也不怕耽擱時間長了。這幾日儲在泰山的幹肉都已吃得差不多,好在他們平時打獵有多的肉都往泰山通道中的長杆上掛,日積月累有不少肉風幹在長杆上,要不然早就沒得吃的。

這十幾天他們把排泄的穢物都及時的移出心室,才免除了與臭同住的危險。

旦慶這幾日也與姬鳳和曉綰一起去研究那段文字,那段文字看口氣是那第一代麒麟死前用法術印刻在自己心室的,在文字末尾還有一段非常晦澀難懂的口訣模樣的語句,旦慶幹脆把它稱為《麒麟訣》。旦慶一直就有抄書的好習慣,他先把這段文字一模一樣的描下來,抄在一卷木簡之中,又把姬鳳和張正的譯文寫在後麵。這才把木簡收到泰山保管好。

過了兩天,姬鳳從其父給的新的聯絡地點,取了三捆長繩過來,都是用麻皮搓成的細麻繩,輕巧又結實。姬盛也知道他們隻是用來指路用的,並不是用來捆綁東西,所以盡量往長裏做,隻要不是很容易扯斷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