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而生
開卷有益
作者:夏勝芳
大德曰生。
這四個字被鐫刻在故宮北門外護城河邊的一座牌坊上,南來北往的人都會注意到。不論晴空萬裏還是月朗星稀,每次見到,我心中都有一股暖流湧蕩。“天地之大德日生”,出自《周易》,生即生命、生意、生成、生長。德,此處意為規則、法則。這也是自然法則中的著名命題。本命題的現代表達即:宇宙間最高的法則是生命規則。我從見它的第一次到現在,已經有幾百次。見了幾百次,念了幾百次也想了幾百次,為什麼大德日生呢?為什麼這四個字要被放在這人來人往的鬧市而不是深藏宮苑呢?是在時刻提醒著人們生命法則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嗎?
成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則講的是生的功德——浮屠是寶塔,七級則是指七層,佛家以為七層的寶塔約為上百公尺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來供養,功德是很大的,而救了一個人的性命所獲得的功德是比建寶塔禮佛還要偉大的。這同時也體現了生命法則的樸素真理——能夠生對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就像民間的俗語——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並不難理解,不要說人、動物,就算每年一枯一榮的樹木,每棵頑強成長的小草也會有生與死的掙紮。正因如此,生命才如此美好,如此令人向往。以萬物之靈自居的我們,縱然可以在有限的生命裏,在有限的空間裏縱橫馳騁,翻雲覆雨,縱然可以利用高科技把地球變成地球村,把人海戰變為“無人戰”,但卻不能讓自己長生不老。人,一旦結束了呼吸,一旦停止了心跳,一旦腦電波成了無法跳躍的直線,他就結束了生命的旅程。
是啊,生命就是一場旅程,一場我們自己不能操縱的旅程,一場隻能摸索著並不斷為自己補給的旅程。所以,如何讓自己更好地生存、生活,就成為了永恒的話題。人們不厭其煩地尋求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證明:衣食住行是人們最離不開的話題,醫療、教育是國家最重視的民生問題,而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為什麼還沒有形成一套係統地維護自身的“說明書”呢?人變化了嗎?還是說無窮無盡的內耗阻止了人們思考這個問題,種類繁多的誘惑抵製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不斷追求。我們的養生,隻不過是上有誘惑,下有補救。對,目前大多數的養生手段,就是補救。而我們的視野中不乏百歲還在耕地洗衣的老人,每每詢問養生之道,不過是潔淨而食,順應四季,清心寡欲,喜樂生活。難道這是能讀完博士的人不明白的道理嗎?難道這是能管理好企業的人不能做到的嗎?難道這是能決定國家命運的人不能控製的嗎?為什麼我們以他人之名與這些樸素的道理越來越遠了呢?
人其實是很單純的,從來都是。隻要回歸內心,我們每個人都宛如初生,可以笑,也可以哭;知道冷,也知道熱,而自己也是唯一能改變自己的力量。
在這四季回春、綠草如蔭的時節,給自己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空間,隻想一個簡單的道理。養,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