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外綜合補給艦的發展現狀與特點(2 / 2)

英國海軍為滿足“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未來的海上保障需要,完善航母編隊保障體係,擬於2005年實施“軍事海上到達和維持”(MARS)計劃,初步設想發展3種新型編隊支援艦船,後因國防預算緊張而被迫取消。隨著後勤保障艦船的逐漸老化,英國國防部在2010年初重新啟動“軍事海上到達和維持”計劃。根據計劃,除了在建的6艘新型補給油船外,英國海軍還將建造3艘“聯合海基後勤船”(JBI)和2艘艦隊支援船。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2006年贏得了新型艦隊支援船上重型海上補給係統的設計合同。其技術方案主要是在現有的航行橫向補給係統(主要由電力驅動裝置、簡易操作裝置和單點控製裝置組成)基礎上,通過增加新的關鍵部件來提高輸送能力,據悉該係統每次可傳輸5噸重的幹貨。目前,該公司己經完成重型航行補給係統的樣機製造,下一步將在樸茨茅斯海軍基地和岸上設施進行一係列測試。

法國海軍為保障和支援航母編隊及兩棲作戰編隊的海上行動,計劃在2020年前采購4艘多功能綜合補給艦。法國武器裝備總署(DGA)於2009年啟動了海軍新型輔助油船和新型補給船的設計招標。當年10月,法國國防部宣布采購4艘雙殼體補給艦,以代替現役4艘單層船殼的“迪朗斯河”級綜合補給艦。後者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全部退役。法國海軍要求新型補給艦能夠裝載艦用燃油、航空煤油、淡水、食品和其他物品,至少設有3個航行補給站,以20節航速航行時能夠傳輸幹貨和液貨,續航力約為8000海裏/15節,可裝載8400~9500噸燃油。新型補給艦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設有1個可以容納北約Ⅰ型醫療設施的艙室、1個300平米的工作區、1個飛行甲板及機庫(滿足NH-90直升機起降需要),1個可容納250噸彈藥的彈藥庫,以及應對水麵和空中威脅的近防係統。新建船隻不僅要能夠為作戰艦艇補給液貨和幹貨,還將具備指揮控製能力、維修能力和醫療救護能力,為此,船上專設有1個占地200平米的指揮區。

意大利把發展新型綜合補給艦作為加強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大利海軍計劃建造1艘新型綜合補給艦,以替換2艘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補給油船。新型補給艦符合國際海洋公約標準,排水量約為23000噸,可裝載近4000噸艦用燃油、400噸燃料、300噸彈藥和120噸其它物資;艦上每舷設兩個橫向補給站,裝有1個縱向油料補給裝置,可以搭載12個國際標準集裝箱和1個20張床位的醫療模塊;飛行甲板和機庫可滿足2架EH-101型直升機的起降和維護需要。

荷蘭海軍也在建造1艘大型聯合支援艦。該艦長204.7米,寬30.4米,滿載排水量28246噸,航速約18節;采用柴電聯合動力係統,可容納180名艦員和120名其他人員。其直升機甲板可同時停放2架“支奴幹”飛機,機庫可容納6架直升機。該艦可攜帶約8000立方米的燃料,超過1000立方米的直升機燃料,以及約450立方米飲用水和400噸彈藥。此外,該艦還設計有方便裝卸的滾裝設施和起吊能力為40噸的升降起重機,並在艦艉設有鋼製上下灘裝置,可通過登陸艇運送貨物。為增強防禦能力,該艦裝備了2套“守門員”近防武器係統、2門30毫米自動炮以及4座中口徑艦炮等武器裝備。該艦將主要用於海上後勤補給、戰略海運、為陸上部隊提供支持以及災難救援、人道主義援助和民事行動。該艦已於2012年10月17日下水,計劃2015年前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