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研發F—35的數據融合性升級方案(1 / 1)

美研發F—35的數據融合性升級方案

防務摘要

信息融合是F-35戰機的標誌性性能特征。所謂融合,就是指該機配備的光電目標獲取係統、射頻電子戰係統和先進的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所收集的數據通過混合處理後,綜合展現在座艙內的單一顯示器上。預期通過這種方式降低飛行員的工作負荷並提高其戰場感知能力。此外,該機以網絡模式工作,通過使用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編隊內的飛行員能夠共享相同的敵情態勢圖。該數據鏈具有低可截獲率,能夠隱秘的傳輸數據,以在防禦嚴密的空域執行作戰行動。這種在數據融合保證下的共享戰場態勢,能夠保證多機編隊迅速、有效的分配作戰任務,以更高的效率合理使用有限的武器,攻擊特定目標。然而該係統存在一定缺陷,需開發相應軟件補丁進行升級,以提高其多機編隊的整體融合性。

隨著帶有數據融合應用的手機使用日益廣泛,數據融合似乎顯得並不複雜,但對於F-35戰機來說,數據必須極其精確,假如把校車與移動導彈發射車弄混淆,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威脅數據的獲取必須依靠成千上萬次任務飛行,不斷對軟件算法進行修正,最終才能使係統精確判別目標性質,究竟是地空的導彈發射陣地、敵方雷達,還是民用車輛等。

1架飛機自身傳感器融合就是種挑戰,而把4架戰機根據在不同地點以不同視角攝取圖像融合創建出一張圖片則是完全不同的挑戰。這也是目前F-35團隊正在攻克的諸多前所未有課題中最新的一個。2014年年底,美國空軍中將、F-35項目執行官克裏斯托弗·波格丹稱,該軟件的最新挑戰是生成1幅跨多機編隊的精確“融合”圖片。

一位項目官員表示,“理想情況是達到100%融合,即每架F-35戰機都可依靠自己傳感器上獲取圖片,並通過數據鏈分享該圖片。這樣,所有在線戰機不但自身傳感器能生成圖像,也能共享其他戰機圖像。而數據融合技術會把多架戰機不同角度拍攝的相關圖片進行融合處理,生成統一的戰場圖片,矯正各架戰機飛行員對戰場情況的了解。理想情況下,對於戰場上的任意1個目標,圖片經過融合後,在戰鬥機顯示器上所顯示的也應該有且僅有1個目標標識。但現實情況是,F-35的試飛員已經不止一次上報過這樣的問題,有時特定目標在顯示器上有不止1個目標標識—這表明係統並未對輸入信息進行完全的融合;有時又會發生同一編隊的飛行員看到的是不同的圖片。

針對存在的問題,測試團隊在2015年2月開發補丁,編製工作在隨後的22天內就完成了。測試員透露,該軟件補丁改變了900行左右的代碼,以確保多機編隊中的每個飛行員都能看到同一態勢圖片。2架試驗飛機已安裝了該補丁,並於3月12日進行了首次飛行。團隊還計劃在第3架、甚至第4架F-35戰機上安裝補丁。測試團隊和聯合項目辦公室還決定在為F-35打補丁的同時開展BLOCK 2B軟件的驗證工作。有了該軟件的支持,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能夠在今年7月份宣布F-35B戰鬥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隨著測試的繼續進行,工程師們正在評估有多少、何種類型的數據應該傳輸給戰鬥機,以生成敵情畫麵。

同時,該團隊也正在對Block 3F軟件進行早期測試。截止到目前,對AF-1的不對稱載荷測試已經開始。外掛武器是Block 3F軟件的特色,美國海軍將以該標準軟件於2019年2月裝備初始作戰能力。但對於海軍陸戰隊和空軍初始作戰能力而言,Block 2B軟件(初始作戰能力)和3I軟件並不可用。按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試飛員大衛·尼爾森的說法,從3I轉換為3F需要大約1周時間。因此,測試機隊正在不同層麵運用2B、3I和3F軟件包。截至目前,F-35項目研發已進展約60%,並計劃於2017年完成。(嶽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