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50KVA船用軸帶發電機勵磁控製係統改造簡介(3 / 3)

我們在收到最終改進後的驅動板後,按上述步驟對軸帶發電機進行了再次試驗。我們在軸帶發電機空載穩定運行30分鍾後,逐步增加負載,直至400kW,測試勵磁電壓:48V,勵磁電流125A,運行15分鍾左右情況正常。我們增加負荷至460kW,運行10分鍾左右,軸帶發電機主開關跳閘,檢查驅動板發現有明顯的燒壞痕跡,我們將驅動板及試驗情況再一次反饋生產廠家,由生產廠家對驅動板進行再改進。

我們在收到改進後的驅動板後,對軸帶發電機進行了再次試驗。我們在軸帶發電機空載穩定運行30分鍾後,逐步增加負載,直至400kW,測試勵磁電壓:48V,勵磁電流125A,運行15分鍾左右情況正常。我們增加負荷至460kW,運行35分鍾左右,軸帶發電機情況正常,說明驅動板基本能滿足我們要求。我們用點溫計測試驅動板上各元器件,溫升正常,測試各接線連接點溫度,發現部分節點處溫度過高,特別是R,N連接處50mm2線接頭處溫度高達85℃左右,即停機結束試驗。

重新製作連接線及接頭,對發熱部分線路進行更換。更換後重新進行試驗,軸帶發電機負載加至470kW,測試勵磁電壓:48V,勵磁電流110A;負載增加至520kW,測試勵磁電壓:51V,勵磁電流115A。在520kW運行2.5小時,期間多次測試數據,基本穩定。我們對船舶最大負荷的兩台電機(75kW的主機應急鼓風機)進行突卸突加試驗,以檢測大負荷突卸突加對主電網的衝擊波動,測試的動靜態指標符合規範要求。考慮到船舶平時航行工況電力負荷基本在420kW左右,試驗數據已大於航行工況數據,基本確認驅動板符合本軸帶發電機使用要求。從而結束第一步的試驗。

B.隨後我們進行第二步的試驗:

按我們細化設計的實際線路連接。

加入發電機勵磁係統中的複勵部分。在軸帶發電機正常發電後測試空載數據:發電機電壓390V,勵磁電壓32V,勵磁電流85A,其中自勵分量為45A,複勵分量為40A。負荷增加至480kW時測試數據:發電機電壓390V,勵磁電壓49V,勵磁電流128A,其中自勵分量為56A,複勵分量為72A。軸帶發電機在480kW的負荷下連續運行3小時,期間測試各數據基本沒什麼變化。負荷在增減中及船舶最大負荷電機進行突卸突加試驗中發電機的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符合規範要求。軸帶發電機在額定功率48%負荷時,驅動板的驅動電流為第一步試驗值(115A)的49%。通過實測我們認為該驅動板可滿足本軸帶發電機的實際使用要求,用該驅動板取代原軸帶發電機的調節單元(REGULATE UNIT)性能上不存在問題,能投入正常使用。隨後我們在船舶海上航行中對軸帶發電機進行了3航次的運行試驗,基本每航次負荷在420~470kW下連續運行30~32小時,軸帶發電機運行正常,船舶對試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細記載。至此我們可以確認該軸帶發電機勵磁控製係統更新改造工作是成功的。

四、結束語

我司“向泰”輪軸帶發電機勵磁控製係統改造後使用至今已近三年,設備運行狀況一直比較理想,基本未發生過故障。上述整個改造費用約3.5萬元左右(包括提供一塊備用驅動板),其經濟性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整個改造過程不會像以上論述的那麼簡單,從事一項新的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的改造工程,曲折、風險和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軸帶發電機勵磁控製係統更新改造的成功,為類似老發電機勵磁係統的修理改造提供了一些借鑒經驗,這也是本人發表這篇論文的初衷。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新產品的不斷問世,給船用發電機修理提供了多種新的途徑和方案,關鍵是取舍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