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錨地操縱碰撞案例分析
航海技術
作者:申榮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樁船舶在錨地操縱不當而發生碰撞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在港口複雜水域船舶應采取的戒備措施,包括必要的風險評估、應急預案和駕駛台資源管理。
關鍵詞:船舶錨地操縱碰撞
某年12月4日,S輪在廈門No.2錨地候泊,在進港起錨調頭操作時,為避讓小漁船與錨泊船Q輪發生碰撞,造成Q輪No.7貨艙右舷船殼凹陷。S輪球鼻艏輕微擦損,所幸無人員傷亡和油汙事故發生。
一、船舶概況
(一)S輪
全集裝箱船,共5個貨艙;總長170.02米,型寬28.48米,型深15.46米;總噸19 915噸,淨噸9 263噸;1982年建造,該輪為內貿南北線班輪。12月4日,S輪548S航次從天津駛抵廈門港,載箱921TEU/20 070噸;抵港吃水:首10.30米,尾10.8米。
(二)被撞船
被撞船為Q輪,1986由前蘇聯建造的大靈便型散裝貨輪,總長251.39米,型寬31.8米,型深16.95米;總噸31 698噸,淨噸17 750噸,載重噸為52 450噸,碰撞當時該輪滿載
52 000噸煤在廈門No.2錨地侯泊,碰撞造成該輪No.7艙右側船殼凹陷。
二、氣象和潮汐情況
根據S輪航海日誌記載,當時天氣為雲天,東北風6級,中浪,能見度7,高潮末,西北流,較緩。
三、事故經過
S輪第548S航次,載貨921TEU/20 070噸;吃水:首10.30米,尾10.8米。上一港為天津,於某年12月初1118時抵廈門No.2錨地,左錨5節入水,當時No.2錨地內隻有Q輪一艘船,S輪錨泊後,Q輪位於S輪的TB302度/D1.0海裏的位置。
S計劃12月4日2000時上廈門港引航員靠泊。
19:10,開始起錨,此時艏向為東北向,正好背對進口航道。
19:25,錨離底。19:30,掉頭完,準備進入航道,此時S輪主機港速前進二,速度5~6節,正在S輪進入航道的時候,在其船首左舷10~15度,距離100~150米的位置,突然有一小船亮起燈,船長急拉汽笛,但小船沒有避讓,繼續朝S輪船首方向移動,船長即大舵角向右避讓。
19:34,讓清小船後,S輪發現船首正對著錨泊船Q輪,船長即令主機停車、倒車,拋下雙錨,左錨3節,右錨1.5節,以期把船停住,但由於S輪是滿載,巨大的慣性,使S輪不斷地向Q輪逼近。
19:38,S輪以1~1.5節的速度直角撞向Q輪No.7艙右舷。
碰撞發生後,S輪即向廈門交管中心報告並與對方船交換船舶信息和彼此損壞情況,由於是晚上且被碰位置位於水線以下,雙方都無法確認損壞情況,在確認雙方無人員傷亡和油汙事故後,經廈門交管同意於20:00起錨續航。
20:29,上廈門港引航員。
21:45,S輪靠妥廈門海天No.11泊。
四、損失情況
(一)S輪球鼻艏前端輕微凹陷,首尖艙內部球鼻艏部位有油漆脫落,CCS船檢確認不影響船體強度,允許下次年檢時修理。
(二)根據潛水探摸公司的報告,Q輪的損壞情況是:
1.凹陷變形區域位於右側船殼No.152-No.160肋位處(肋間距約90厘米),垂向自毗龍骨以上2米處向上至11米水線位置。
2.在水線6米,No.157-154肋位處為凹陷變形最深區域,向內凹陷約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