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為本

專欄

作者:葉兆言

葉兆言,1957年生於南京,著名作家。曾曆任金陵職業大學教師,江蘇文藝出版社編輯,江蘇作家協會專業創作員。著有中篇小說集《豔歌》《夜泊秦淮》《棗樹的故事》,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影》,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散文》等。

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勤廉”這兩個字。覺得很奇怪,想不明白為什麼把它們放一起。這年頭,總會有些新詞“不明覺厲”地冒出來,少見則多怪,無知便心虛,好在還可以上網請教,點開百度查看,有什麼不知道的,立刻恍然大悟。

往白裏說,勤廉屬於官場用語,就是要勤政和廉政。隔行如隔山,什麼人說什麼話,也難怪我會不明白。

勤和廉都是常用字,沒什麼不好懂,但放在一起說還真得習慣習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聽上去理直氣壯,說起來冠冕堂皇,但天下之事國家興盛,哪是普通老百姓能左右的。

讀書的時候,一位老先生諄諄教導我,所謂誌存高遠,所謂心懷天下,這些話都是用來勵誌的,一定要明白裏麵含有水分,並沒什麼太大用處。學海無涯“勤”作舟,勤能補拙,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學問,勤快比什麼都重要。

老先生又說,勤快的人最幸福,要享受勤快,千萬不要在乎勤快的結果。以勤為本,足以讓普通人終生受用。

我們喜歡說中國人勤勞勇敢,如果有機會多讀些書,多出去看看,放眼世界,就知道地球上很多民族都勤勞勇敢。

勤勞勇敢是人類天性,具有普遍性。按照進化論觀點,人是猴子變的,猴子能夠演變成人,沒讓獅子和老虎吃光,沒凍死沒餓死,最重要原因,或者說起碼有個相當重要的理由:相對於其它動物,人類更勤勞更勇敢。

不妨用拆字先生的辦法來分析,“勤”這字太容易解釋,左邊讀音,右邊表達意義,無非是別偷懶,無非是多出點力,好好幹活。

天道酬勤,多勞多得,要想勵誌,難免跟做買賣一樣強調結果。真相當然不是這樣,勞動很光榮,多勞卻未必多得。如果不能享受勤快,享受付出,人生將會被證明很多事都是白忙。

古人造字自有一番道理,譬如這個“勤”,篆字怎麼寫不清楚,隻知道在魏晉時代,下麵還有個心字。簡化字運動並不是1949年才開始,古人一直悄悄在進行。事實上到唐代,勤字下麵的“心”已經沒了蹤影。曆史發展總是很庸俗,對於現在的“勤”來說,大家都明白,以勤為本,用心不再重要,光用力已足夠。

不僅“勤”字下麵的心沒了,連“心想”也變得可有可無。我們更習慣說,要動腦子,凡事用腦筋想,弄不好腦袋瓜裏會進水。這是科學主義和實用主義相結合的結果,因為科學和實用,人類正開始變得沒心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