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蒼穹變,地世分六合。經天之道,作泥化兩子,萬物始於陰陽。繁衍生息,蛻蛇身換形之肉體,舍獸血喂之以甘露。
而得天命者,天玄歸屬,乾坤震兌馭其所命,遂無不所償,行天之意、捍衍之道。淩駕九天,是為至尊。-----
昆侖山脈,淩逍頂峰。
淩笑風查看著滿天星鬥,觀測著星象,憂心重重。
淩逍峰高聳入雲,他掐指算著日期,看著頭上仿佛伸手就可觸到的星星,緊鎖起了眉頭。
他不知道厲代傳下來的祖訓是否真實,但他也知道,不論祖訓是否真實,都容不得他出現半點疏忽。
快子時了,山頂的風夾著冰屑襲卷著這個敢挑戰大自然力量的人。
但如此劇烈的風,卻終止在他幾丈之外難近其身,冰屑積了厚厚一層,在他的周邊畫了一個圈。
或許,他有這個敢挑戰自然的實力吧。
恰到子時,突見滿天星鬥為之一暗。東北天空猛現一星,其亮無比,隻稍片刻,消失不見。天穹萬星也隨之恢複往時的樣子,就好像,從來都沒有變過。
淩笑風卻在看到異星現世那一刻心神都為之一顫。趕忙調頭看向了西南方向。
隻見一顆有如片刻前突現異星一般光亮的奇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墜入天際。
而此時的淩笑風心裏除了震驚以外,當真是再難以找出第二種感覺來形容。
狂風依舊,冰霜早已打濕了他的鞋子卻不自知。片刻後才自言自語道:“魔星現,天地變;九天軒轅,萬靈複安。”
“天地初定,道風盛行,派係之源,始於淩逍。”
這是人們廣為流傳的一句古語。
淩逍,千年古派。傳說起源於上古末期,淩逍創派祖師本是炎帝後裔。
上古時期,黃帝打敗炎帝後,統一了其它部族。
但唯獨一人不服黃帝。這個人就是——蚩尤。
蚩尤本是炎帝手下大將,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
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
黃帝歎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隻有懲罰不義!”
就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
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隻見上麵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製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
後來,黃帝用軒轅神劍斬蚩尤。恐其死後依然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
天書之力,足可毀天滅地,黃帝恐其為惡所用,故把天書分作九份,傳於族下九個族長。然天意使然,千百年後,天書一一失傳了。
不知多少年後,一山野村夫偶得其中之卷一,因不識其字,唾之無用,便拿去換了兩鬥米。
而得天書之人,即是後來的淩逍祖師。
其因得天書,苦心鑽研,悟得仙道,駕雲馭風,無所不能。世人稱其“淩逍子”。
後於昆侖開宗立派,意於廣傳道法,立福後世,取其名曰:淩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