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醫藥膳食療,很多人是否有過以下的困惑:
身體有些不適,感覺很疲憊、沒精神,想通過藥膳補一補,總聽說“這個材料很補的”,卻不知道到底補什麼,是否對自己的路。
孝順的兒女或親朋好友送來很貴的冬蟲夏草、高麗參等保健藥材,可不知道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合適,怕吃壞了,幹脆束之高閣,時間一長又不敢再吃,想想真是浪費。
看到別人喝涼茶很爽,可自己一喝就拉肚子,不知道什麼材料既能解暑熱,又不會造成腹瀉呢?
外麵賣的減肥茶很貴,想自己配些減肥茶喝,但又有些擔心安全性,怕會有不良反應。
中藥那麼苦,放在菜裏該有多難吃呀!……
所有這些困惑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缺乏中醫中藥常識。現在對於營養學的知識已經普及得很廣泛了,但是對於傳統中藥的知識人們卻知之甚少。中醫在養生保健方麵的重要作用不再贅述,最為難得的是,中醫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可以把醫藥和飲食完美地結合起來,通過一日三餐來防病、治病。所以,我們應該像了解食物一樣,去了解有保健作用的中藥材,這樣才能做到“用對、會吃、適量”,充分發揮傳統醫學的優勢。
在本書中,我們從龐雜的中藥裏挑選了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口味較好、容易獲得的80餘種適合入膳的材料,以藥食兩用材料為主。每種藥材都詳細說明了藥性、選材、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等事項,並配有1~2道帶圖片的藥膳食譜,讓讀者全麵認識一味藥材,能夠對症活用,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油。
本書的部分文字核對參考了國家中藥學教材,保證了內容的準確性。為了便於讀者查詢,在目錄後特意列出了3種方式的索引,讓您輕鬆找到每一味藥材,並在文後附錄中增加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公布以及曆代文獻記載的藥食材料名單。希望本書可以成為廣大讀者飲食保健的參考用書。
編著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