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的真意
人生視界
作者:肖雪萍
沫沫跟我講起與丈夫相處的細節時說丈夫脾氣不太好,每每遇到事情總是第一時間發火,然後在她還來不及做反應的時候就摔門而去,留她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房子裏生氣。可是事後她想就那件事與丈夫溝通一下,丈夫就表現出不耐煩來,根本不願提起。
在此之前,沫沫曾經聽過不少婚戀類課程,對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愛情原理等方麵還算是有一些知識的積累。她隱約知道丈夫之所以逃避溝通,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她很心疼他曾受過的苦,所以給了他許多的耐心,希望兩個人的關係能慢慢順暢起來。但是她努力了一年多,丈夫依然是老樣子,兩個人的關係沒有什麼明顯的改善,她自己也越來越煩躁和焦慮了。
聽完了沫沫的講述,我問她:“你有沒有想過告訴他,每當他摔門而去時,你心裏是什麼感覺?那時候你在想些什麼?你難道不希望他改變一下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這倒真是沒有……”沫沫遲疑著說,“改變他表達情緒的方式?不是說愛一個人,就是要接納他本來的樣子嗎?”
原來沫沫進入了一種誤區,她誤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要“無條件地完全接納他的所有”,“不要試圖改變他,而是接納他”這些話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裏,成為了她對待婚姻關係的黃金準則,一直認真地踐行著,卻不知道這樣反而讓她陷入到如今的困境中。
這些年來心理學的發展非常迅猛,使得一些名詞廣泛地得到傳播,“接納”一詞就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很多心理工作者也常常強調“接納自我、接納他人、接納世界”的重要性,可是卻鮮有人來解釋一下“接納”的真正含義,以及告訴大家“接納”也是有層次的。在親密關係中,無條件接納伴侶的所有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的外貌,他的原生家庭、生活習慣、認知模式、價值觀等等,這可以讓我們能夠安然地與伴侶共度以後的生活,而不是對他百般挑剔、給伴侶很大的壓力,讓自己也處在不平衡裏麵。
然而無條件接納之後,還有下一步,那就是督促伴侶去調整那些他有能力調整的部分,尤其是那些對你們的關係已經產生不良影響的部分,比如有害的溝通模式、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等。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伴侶的配合下,僅憑一己之力就收獲幸福的婚姻。可是在兩個人進行磨合的過程中,如果對方的某些習慣和愛好,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你們的關係,而你卻還抱著“不要試圖改變他,而是接納他”的信念,不找機會與他溝通,任由他繼續原來的模式,那麼你就隻好將自己那不舒服的感受合理化,久而久之積怨隻會越來越多,於己於他都無益。
所以,“接納”並不是一股腦兒地、不由分說地接受,而是先接納對方,然後在接納的基礎上慢慢地調整各自的腳步和節奏,使得關係越來越和諧,越來越順暢。
實習編輯/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