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階梯
卷首語
作者:劉春雄
一棵小樹→一棵大樹→幾棵大樹→一片樹林→一片森林。這是一個企業向上成長的階梯。
業界慣用企業規模(營業額)和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描述企業的狀況,我認為還應該加上企業的安全性。媒體經常報道世界級的企業倒閉、破產的新聞,可見有規模和有影響力的企業並不一定是安全的,沒有安全性的規模和影響力又有何用?
企業的規模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世界500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也可以排序,比如“TOP100”。從財務角度講,企業的安全性似乎是可以量化的,但從市場角度看,量化的難度很大。上述成長的階梯,就是從企業安全的角度描述的成長的規律。
康師傅是有大單品的,這使得康師傅在方便麵行業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沒有大單品的企業很難做大,這是統一方便麵反思的結果。統一有品牌影響力,但沒銷量,所以要不計代價地做大單品。
方便麵行業還有不少企業沒有大單品,我把這些企業比喻為“一棵小樹(小草)”,長不大。統一方便麵做得不錯,打造了一個大單品,成了“一棵大樹”,這是進步。康師傅以前不怎麼把統一方便麵放在眼裏,現在打壓得很厲害,說明康師傅對統一大單品的忌憚。統一的利潤下滑,不能說明大單品策略錯了,從康師傅對統一的圍剿看,反證統一的大單品策略是對的。
康師傅的優勢是有多個大單品,已經長成了“幾棵大樹”,安全性大大提高,所以能夠對統一的大單品全麵打壓。隻有一個大單品的企業是危險的,因為大單品是眾矢之的。隻有一個大單品會陷入矛盾:不理會對方的打壓和圍攻,市場份額會下滑;采取反製措施,利潤又會下滑。所以,隻有一個大單品的企業是危險的。
麵對康師傅的全麵打壓,統一之所以能夠承受,就在於統一不僅有方便麵,還有飲料、食品等其他領域,這就構成了“一片樹林”。康師傅也是如此,相對於“幾棵大樹”,“一片樹林”要安全得多。
然而,雀巢、可口可樂、寶潔等企業的安全性更高,從產品結構看,它們是“一片森林”。以雀巢為例,其產品線包括飲品、咖啡、冷凍食品、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嬰兒麥片、奶粉、烹飪製品、寵物食品、藥品、化妝品。這構成了食品行業的“一片森林”。雀巢奶粉曾經在世界上出過遠比三鹿嚴重得多的質量問題,但雀巢挺過來了。雀巢能挺過來,靠的就是它的產品結構支撐。
“一片森林”,這種類型的企業有三個特點:一是品類眾多;二是品類相互關聯;三是市場領域廣泛的跨國公司。“一顆大樹”可能很容易死掉,但“一片森林”卻很難消失,因為森林裏的樹、藤、花草之間,根係相互纏繞,很難分離。所以,“一片森林”是安全性最高的企業。“一片森林”之安全,不僅在於規模大、品類多,同時也在於能夠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互滲透,這正是“森林”的涵義之所在。中國目前還鮮有這種類型的企業。
“一片樹林”與“一片森林”相對,不僅品類數量較少,而且可能隻是區域性企業,如台灣統一集團雖然涉及食品和商超眾多領域,包括食品、茶、果汁、水、綜飲、綜合穀物、冷藏、烘焙、布丁、貿易等,幾乎每個領域都有“一棵大樹”,但其業務主要限於亞洲區域,所以隻是構成了“一片樹林”。盡管如此,“一片樹林”的安全性也比較高。中國一些企業正在向“一片樹林”這種類型邁進。
單品類冠軍就形成了“一棵大樹”,多品類冠軍就形成“幾棵大樹”。很多企業滿足於做“一棵大樹”,美其名曰“專業化經營”。以品類為限的專業化經營其實是對專業化經營的誤解,雀巢這樣的“一片森林”和統一這樣的“一片樹林”都是專業化經營,卻是開放的專業化經營。
缺乏安全性的企業,做大的結局可能隻是“死得更悲壯”。企業的安全性是由產品結構決定的。所以,規模、品牌影響力和安全性應該成為企業同時追求的三個目標。
編輯: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