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肺的組織與生理功能(1 / 2)

(第一節)肺器官綜合知識

一、中醫認識

肺居胸腔,在諸髒腑中,其位最高,故稱“華蓋”。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髒”。肺與大腸相為表裏。其主要生理功能有:肺主氣、司呼吸,肺主宣發和肅降,肺主通調水道。肺開竅於鼻,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二、結構組成

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位於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

肺上端鈍圓叫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於膈上麵,對向肋和肋間隙的麵叫肋麵,朝向縱隔的麵叫內側麵,該麵中央的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處叫肺門,這些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叫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二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

肺是以支氣管反複分支形成的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的。

左、右支氣管在肺門分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複分支可達23~25級,最後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以及肺泡之間都由結締組織性的間質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的分支分布在結締組織內。肺泡之間的間質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是血液和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麵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髒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致密,比重大於1(1.045~1.056),入水則下沉。降生後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小於1(0.345~0.746),故可浮於水中。肺有二套血管係統:一套是循環於和肺之間的肺動脈與肺靜脈,屬肺的機能性血管。肺動脈從右心室發出伴支氣管入肺,隨支氣管反複分支,最後形成毛細血管網包繞在肺泡周圍,之後逐漸彙集成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另一套是營養性血管叫支氣管動、靜脈,發自胸主動脈,攀附於支氣管壁,隨支氣管分支而分布,營養肺內支氣管的壁、肺血管壁和髒胸膜。

(第二節)肺的相關名詞

【肺容量】是指肺容納的氣體量。

【潮氣量】是指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

【補吸氣量】是指平靜吸氣末,再用力吸出的最大氣體量。

【補呼氣量】是指平靜呼氣末,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氣體量。

【餘氣量】是指最大呼氣後,肺內殘留的氣體量。

【肺總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納的最大氣體量。即餘氣量、最大吸氣量、最大呼氣量和潮氣量四者之和。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再做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即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者之和。

【時間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以最快的速度呼出的最大氣量。測定時,讓受試者先做一次深吸氣,然後以最快速度呼出氣體,同時分別測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氣量,計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數,分別稱為1、2、3秒的時間肺活量。時間肺活量是一種動態指標,不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所遇阻力的變化,所以是評價通氣功能的較好指標。

【每分通氣量】指安靜時,每分鍾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即:每分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

【每分最大通氣量】指以最快的速度和盡可能深的幅度進行呼吸時,所測得的每分鍾通氣量(測定時,一般隻測15秒,將測得值乘4即可)。每分鍾最大通氣量,代表單位時間內呼吸器官發揮了最大潛力後,所能達到的通氣量。它是評價一個人所能從事運動量大小的一項重要指標指標。

【無效腔】由於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沒有氣體交換的機能,其腔內的氣體就氣體交換來說是無效的,故這部分空腔稱為解剖無效腔。此外進入肺的氣體還可因血液在肺內分布不均勻等原因,不能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不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肺泡腔,稱為肺泡無效腔。解剖無效腔加上肺泡無效腔,合稱為生理無效腔。

【肺泡通氣量】從氣體交換的角度考慮,真正有效的通氣量應是肺泡通氣量。其計算方法如下:每分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解剖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