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未曾生,何足以慶喜?死亦未嚐死,何足以悲傷?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發揮光熱,照耀世間;我們要盡己所能,庇蔭眾生。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祈求您的加被,用慈悲的和風吹幹眷屬的淚水,用智慧的煦日照見生命的真義,讓大家謹記他們的金玉遺言,讓大家讚頌他們的善心功德,讓他們生命的光華延續到未來,讓他們生命的庭園不盡地繁衍。
如今,我要勸請不幸罹難瑞蕙母女:
世緣既了,觀音接引,你們在此生的任務已經圓滿了,你們應該即刻往生淨土,或乘願再來。你們的親人,會受到諸佛菩薩的眷顧,會得到三寶龍天的護持。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懇切地祈求您,讓生者亡者各有所安,讓生者亡者各有所歸。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聽著了因師太超度的嫋嫋梵音,魯思霞剛才觸景而生的悲慟心情平複了很多。
殿前的善男信女不少親朋故友是那天被瑞蕙母女挺身救下的,不禁都暗暗垂淚。
大殿前“功德箱”裏,不時響起銅板、毫洋的落地聲。
3
了因師太親手為魯思霞準備了素齋。梅香為她打下手,做了一頓經典的“梅家菜”。
“雪兒,聽梅香說,你正在準備恢複雷江書院,想要武兒當幫手?”師太說話直截了當。
“娘!學校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但招募老師、招收學生,安排教程,采購教材,還有大量工作,所以想請正武賢弟幫忙。”
“這樣最好!”了因師太說道,“武兒長大成人了,我這裏全是女尼,他再長期住在翠雲庵也不方便,現在翠雲庵已經走上正規,把武兒交給你我放心。”
魯思霞大喜過望。方正武更是開心不已。畢竟,他還正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愛玩愛鬧的大男孩,在翠雲庵被重重戒律約束著,他也早就被憋壞了。
“雪兒,這麼些年,你去哪兒了?”了因師太眼中充滿慈愛,“你父母罹難後,我也派人多方打聽你的下落,可一直沒你音訊。我看你印堂有白光,莫非,你也與我佛有一段淵源?”
聽了因師太這麼一說,魯思霞忽然想起,當年在五祖寺,妙蓮大師給他的偈語,那個黃色香袋他一直貼身帶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菩薩保佑,經過那麼多危險,魯思霞卻總能有驚無險,化難成祥。
“娘!當年我曾在五祖寺駐足過,住持妙蓮大師曾給弟子一個偈語,弟子一直帶在身邊,”說道這裏,魯思霞從貼身處掏出那個黃色香袋,雙手遞給了因師太。
了因師太眼中靈光一現:“想不到雪兒和妙蓮大師還有一段緣分!”她打開香袋,裏麵有一張被整齊折疊的黃表紙,展開一看,上麵有毛筆工楷寫的四句子:“梅花火中開,仁心佑君才;山川終逝去,荷花歸如來”。
了因師太大為驚異:“雪兒,難道你上過戰場?”
聽聞此言,魯斯霞不由得渾身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