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鞠躬盡瘁(2 / 2)

“雪華,你翻譯得準確了嗎?”梅光迪問道。

“這裏還有一篇英文速記稿。是剛才張主任探望你時順便給我的,他是從英國BBC上速記的,我也帶在身邊,剛才您睡著時我比對過,完全一致。”

“奇怪?”梅光迪喃喃自語。

“老師,《終戰詔書》有問題?”梅光迪既是翻譯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他肯定從《終戰詔書》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終戰?不是無條件投降?”梅光迪問魯思霞。

“《終戰詔書》中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波茨坦公告》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日本天皇已經接受了盟國要他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魯思霞解釋道。

“雪華”,魯思霞無論經過了多少苦難,無論已經磨礪得多麼老練,在老師心中,還是當年那個名叫“雪華”的懵懂少年,“這個詔書顯然是盡心策劃的,日本政客極其狡猾,善於留下各種暗門,越是高興的時候,越要冷靜,不要被日本政客鑽了空子。”

“老師!我覺得《終戰詔書》除了有故意開脫罪責的嫌疑外,其他的到也沒看出什麼不當之處。”

“雪華,我粗粗聽了聽,發現有這麼幾個大問題:

第一,回避了投降。《終戰詔書》既沒有‘投降’的字眼,也沒有‘戰敗’的字樣,就是戰爭進行得不順利,就此終止了;這就為以後清算日本法西斯戰爭罪行埋下隱患。

第二,美化了侵略。《終戰詔書》講當初發動戰爭是為了促進東亞的和平,這不是赤裸裸謊言嗎?天皇下令發動的戰爭給亞洲人民、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失,卻辯稱‘並非朕的本意’,這從何談起!

第三,蔑視了中國。《終戰詔書》裏麵講的隻是對美英開戰,已逾四年。根本不承認從‘918’以來對中國發動的戰爭侵略,對中國還是充滿了蔑視。

第四,埋下了伏筆。《終戰詔書》通篇大談特談忍耐,忍耐為什麼?就是將來要‘複興’,這就會為今後日本軍國主義複活奠定了基礎。”

說了這麼多話,梅教授明顯體力不支,他艱難地說:“等我身體恢複了,我會將這些意見整理上報給最高當局,讓他們有所警惕和防範。”

魯思霞眼眶濕潤了。即使重病在床,梅教授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和責任,生命垂危之際,還是鞠躬盡瘁,心憂社稷。

3

“哪位是梅光迪家屬?”一個護士出門問道。

“我們是!”整整一個走廊,擠滿了前來探望梅教授的老師和學生。

“這麼多?”護士顯然措手不及,“你們進來兩個人,內科主任要和你們談談病人的情況。”

當總務處長和魯思霞進入主任辦公室時,內科主任正對著燈光,一絲不苟地查看梅教授的X光胸片。

“醫生,病人情況如何?”魯思霞急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