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飲食與性(8)(1 / 3)

(4)木耳紅棗湯

【用料】黑木耳20克,紅棗30克。

【製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中益氣,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5)烏梅湯

【用料】烏梅9克,紅糖2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2劑。

【功效】收斂,止血。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6)芙蓉蓮蓬湯

【用料】芙蓉花、蓮蓬殼各15~3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用於治療肝鬱血熱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7)小薊鍋巴湯

【用料】小薊炭30克,糯米鍋巴5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涼血止血。用於治療肝鬱血熱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8)黃芪粥

【用料】黃芪60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黃芪水煎去渣,再入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補中益氣。用於治療脾虛型功能性子宮出血;症見頭暈,目眩,麵色蒼白,麵目下肢水腫,食欲減退,便溏,心跳,失眠,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

(9)人參粥

【用料】人參3克,粳米100克,冰糖10克。

【製法】將人參研為細末,與冰糖一同兌入粳米粥內,稍煮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10)川芎茶

【用料】川芎3克,茶葉6克。

【製法】將上2味放入沙鍋內,加水300~400毫升,煮至150~200毫升,取汁飲用。每日1~2劑,飯前溫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用於治療痛經,閉經,產後腹痛等。

帶下食療10方

(1)山藥扁豆芡實湯

【用料】炒山藥15克,炒扁豆15克,芡實15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健脾化濕止帶。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2)薑棗湯

【用料】生薑25克,大棗、紅糖各10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服用直至月經來潮為止。

【功效】補血活血,散寒調經。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型閉經,症見少腹冷痛,胸悶惡心,四肢不溫,麵色青白,帶下色白量多等。

(3)薏米山藥粥

【用料】薏米、山藥、芡實各30克,粳米50克。

【製法】按常法煮粥食用。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7劑。

【功效】健脾利濕。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4)扁豆山藥湯

【用料】白扁豆15克,山藥20克,紅糖20克。

【製法】將白扁豆用淘米水浸泡去皮,然後與山藥一同入鍋煮湯,熟後加入紅糖即成。每日2劑。

【功效】健脾祛濕止帶。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5)蓮子蕎麥丸

【用料】蓮子200克,蕎麥粉200克,雞蛋清6個。

【製法】將蓮子搗碎研末,加入蕎麥粉、雞蛋清,用水調勻,製成綠豆大的丸。每服20克,每日2次,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健脾止帶。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6)扁豆散

【用料】白扁豆、糯米酒各適量。

【製法】將扁豆炒熟,搗爛研末,每服6克,每日2~3次,糯米酒送服。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帶。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7)雞冠花藕汁湯

【用料】紅雞冠花3朵,鮮藕汁半碗,紅糖適量。

【製法】將雞冠花水煎去渣,加入藕汁、紅糖、再煮1沸即成。每日2劑,連服5日。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止帶。用於治療濕熱型帶下;症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黏稠,有臭味,胸悶口膩,納差,或小腹作痛,陰癢等,小便赤黃,舌苔黃膩或厚,脈濡數。

(8)馬鞭草煮豬肝

【用料】馬鞭草50克,豬肝100克,鹽少許。

【製法】先將馬鞭草水煎去渣,再入豬肝片煎煮,熟後加入食鹽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補肝養血,清熱利濕。用於治療濕熱型帶下。

(9)幹薑白芍散

【用料】幹薑(炒黑)1.5克,白芍(酒炒)60克。

【製法】共研細末,每服3克,每日3次,空腹用米湯送服。

【功效】健脾燥濕。用於治療脾虛帶下。

(10)黃芪小米粥

【用料】黃芪、小米各50克。

【製法】先將黃芪水煎去渣,再入小米煮粥食用。每日1劑,3次分服。

【功效】健脾祛濕止帶和治脾虛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