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問三連(上)(2 / 2)

範弘道梳理著思路,“以我目前所掌握的情況,我去了聊城之後,肯定會有一個視我為仇敵的頂頭上司,可能還會有些來到地方太監作威作福製造難題。”

張大姐長歎一口氣:“一葉障目而不知泰山啊,你範弘道也不過如此,在你心裏事情就如此簡單麼?

若你真的隻是如此認為,那你可就太教人失望了。”

範弘道忽而哭笑不得,這些話總覺得耳熟。

“你這是什麼口氣?

有話就直接明。”

張大姐揚了揚眉毛:“我這口氣怎麼了?

我這就是學著你話的樣子,隻許你點燈,不許別人放火?

不得不,這樣話挺爽快的,尤其是這樣對你話。”

範弘道確定以及肯定,張大姐一定掌握了什麼自己所不了解的信息,所以識時務者為俊傑,大丈夫能屈能伸。

“嘿嘿嘿嘿,你高興就好。”

張重秀沒有太過於拿捏範弘道,她本質上也不是喜歡吊人胃口的人。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商稅起。

本朝向來對商稅不大上心的,立國以來也隻設置了八大鈔關,其中七個在南北運河線路上,這些你總該是知道的。”

範弘道點點頭,八大鈔關其實就是八大稅關,運河線由北往南的七個分別是崇文門、通州河西務、臨清、淮安、揚州、蘇州滸墅關、杭州北新關。

朝廷商稅收入的絕大多數,都出自這些稅關。

不過句題外話,商人分為行商和坐商,鈔關主要是針對行商的,至於坐商則有門攤銀,由地方衙門負責收取使用。

但總體而言,商稅並不算高。

“近幾年來,朝廷錢糧吃緊,戶部有些大人不願承擔盤剝黎民的名聲,就想在商稅上打主意。

況且這幾十年來,商路日益繁盛,運河沿線舟車如蟻,大鎮巨埠連連興起,經商致富比比皆是,朝廷卻沒有多大好處。”

範弘道忍不住插話:“這些與我去聊城有何幹係?”

張大姐難得能對範弘道教,斷然是不會著急的,仍然娓娓道來:“山東在國朝初年殘破不已,但後來繁衍生息,物產豐饒,又有運河經過,河道沿途尤為繁盛。

所以今日山東,有四大商埠並稱,德州、聊城、臨清、濟寧。

在這四大商埠裏,不僅僅是路過行商眾多,來自海內九州的坐商也鱗次櫛比,昌盛為下少有。”

範弘道還是沒明白,這些都與他有什麼關係?

還好張大姐終於快教完了,最後點出關鍵所在:“戶部打算在四大商埠設立稅課分司,專管征稅之事,第一個就是聊城。”

“然後呢?”

範弘道還是忍不住再次追問。

張大姐宛如圖窮匕見的:“縣丞事務按慣例,是由知縣分派委任,你猜猜,你到聊城後,那知縣會委任你管什麼事情?

然後你再猜猜,聊城稅課分司草創,吏部會不會讓聊城縣衙某位官員兼任分司大使?

最後你猜猜,山陝、徽州等幾大商幫在聊城都有堂口,他們會不會老實交稅?”

連續三個看似頑皮的你猜猜,又是反問三連,把範弘道問的冷汗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