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士心可用(2 / 2)

放在過去,必然是唇槍舌劍風雲動蕩,但今次卻海闊空了。

有人舉薦了吏部左侍郎趙誌皋為禮部尚書,然後你好我好大家好,風平浪靜的通過了。

固然不見得人人讚同,但卻沒有站出來反對的雜音。

已經對皇帝業務很熟練的萬曆子也感到稀奇,開金口再三問詢,也沒能把群臣之間的戰火挑起來。

子不由得心中嗟然長歎,這不科學啊,我大明朝廷何時變得如此和諧?

直到換了個邊軍餉銀的議題,群臣意見相左,又開始互相攻訐辱罵。

子這才把心輕輕放下,大明朝廷還是那個大明朝廷,剛才大概隻是個意外。

當日從午後開始,朝廷著名冷板凳老頭子、年屆六十的吏部左侍郎趙公諱誌皋府前,車馬盈巷揮袖成雲,堵塞到水流不進。

在大明朝,實職尚書在太祖的製度設計中,已經是理論上的最頂級文臣了,至於內閣大學士更像是後來的一種突變。

縱然大學士被尊為宰輔,但名義上也隻是尚書加了大學士銜。

更不要禮部尚書位列清流,是上三部之一,被視為讀書人領袖,在朝堂中差不多就是大學士之外的第二三人地位。

而且禮部尚書距離內閣大學士也就半步距離而已,具備隨時入閣的可能,可以看做大學士候補。

所以難怪乎消息傳出去後,趙誌皋府邸門前頓時就熱鬧了起來,不複往昔冷清場景。

趙府老門子歲齒已有五十餘歲,在趙家幹了四十年,還是頭一回看到如此盛況,手忙腳亂之餘,不由感慨道,今日方知宰相門前七品官是何解矣。

趙誌皋老大人的反應並不出人所料,閉門謝客,概不見外人。

任何一個正常的官僚遇到這種事,都會是如此反應,否則不免有得意而忘行,人得誌之譏。

然後一封奏疏從趙老大人手上送進了左順門,又輾轉進司禮監文書房和內閣。

作為新禮部尚書的第一封奏疏,還是很受人關注的,眾人大都以為這是封謝恩疏,或者是表示謙遜的辭讓疏。

然而奏疏的起頭卻是《增添肄業監生會試員額疏》,其內容不外乎國子監肄業監生參加會試的名額有點少,請求朝廷準許增加些名額。

這封奏疏讓外行人摸不到頭腦,禮部尚書上任第一疏,怎麼就扯到國子監事務上麵了?

國子監這種撲街讀書人聚集地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這位趙尚書究竟想通過這封奏疏,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奏疏內容傳到國子監,卻引發了監生的歡呼。

雖然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但所有人都隱隱猜測,這必定與範弘道有關係。

有門生向趙老尚書勸道:“外間有人傳言,堂堂尚書居然向監生示好簡直斯文掃地,老師須得當心。”

趙尚書笑道:“你以為我隻是為了向範弘道示好?

憑空得來一個禮部尚書,朝中有幾個真正服氣?

你覺得我的處境與範弘道有什麼本質不同?

範弘道都知道收取士心為依仗,老夫就不能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