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看出了範弘道的驚訝,老侍郎沒有等範弘道發出疑問,就主動解釋:“你不必驚疑什麼,其實老夫也有求於你。”
範弘道更加迷惑不解了,自己一個的曆事監生,就算即將外放署理縣丞,又能幫到趙誌皋什麼?“在下委實不知有何德何能,竟然讓老大人如此請托?”
老侍郎詢問道:“當初有傳言,申閣老曾經發過話,讓你來舉薦禮部尚書人選?如今禮部尚書仍在空缺,是因為始終沒有適合之人?”
範弘道一點就透,頓時恍然大悟,看來這老侍郎對禮部尚書的位置有想法!當
初自己逼走了禮部尚書沈鯉,導致禮部尚書位置出現了空缺。而當朝執政申首輔受不了壓力,隨便甩鍋給自己,讓自己推薦一個禮部尚書候補人選,然後鬧出了好大風波,至今也沒徹底解決此事。沒想到,今趙誌皋卻又表現出了興趣。
要資格,吏部左侍郎當然是有資格晉升為禮部尚書,要資曆,已經六十二歲的趙誌皋當然也有資曆,各方麵都沒問題。
但是官場的升遷流轉,不是有資格有資曆就一定行的。在當前形勢下,尋找禮部尚書候補人選的壓力極大。一方麵清流勢力是絕對不肯放過這個位置,他們的領袖沈鯉失去了這個位置,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拿回來;另
一方麵,子偏愛皇三子,最近宮中有立皇三子為太子的傳言,這是嚴重違背禮法的行為。禮部尚書作為主掌禮法的官員,肯定會站在朝臣與子對抗的最前線,承受壓力必定也是最大。就像當年嘉靖朝大禮議中,禮部尚書毛澄就不可避免的始終衝鋒在最前。
範弘道忽然想跟老侍郎談談心,斟酌著問道:“就當前形勢而言,禮部大宗伯之位是個燙手山芋,老大人在吏部逍遙度日,何苦淌這灘渾水?”趙
誌皋歎道:“起來來也讓你見笑,就當是老夫一點執念,讀書人誰不想領袖士林執掌文壇?若能在百年之後,墓碑上寫個大明禮部尚書字樣,此生就無憾了,哪怕隻當一也算是當過了。”範
弘道隱隱捉摸到了趙誌皋的心思,非要打個比喻的話,就類似於“副部級退休之前想辦法混個正部級待遇”的心態。更
何況禮部尚書掌管讀書人事務,常常被視為士林領袖,地位十分清高,所以對讀書人有著特殊吸引力。所
以趙誌皋的想法大概就是,反正他歲數這麼大了,目前閑著也是閑著,不管是不是坐在火山口上,能當一禮部尚書過過幹癮也好。大不了幹不好就退休,還能比現在更差?
範弘道不由得苦笑幾聲:“老大人未免太看得起晚生了,晚生未見得有那麼大本事。”
趙誌皋卻一本正經的:“禮部尚書空缺至今,朝中久久爭執不下,這也不是辦法老夫早就暗中分析過,若你與申首輔關一二,老夫入選可能性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