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常見病症防治
一、病症綜述
(一)概述
1.何為月經
女子處於性成熟時期,在丘腦下部能產生一種激素刺激腦垂體,它又能產生激素控製卵巢,使其排卵,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又能使子宮內膜進入增生期。排卵以後,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進入分泌期,以利於受孕卵在子宮內發育。如果沒有受孕,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持就萎縮、壞死、脫落。當內膜脫落時,微血管斷裂出血,這就是月經來潮。這兩種激素水平下降的信號又反饋給丘腦下部,開始新一輪循環,這就是月經周期。
月經來潮表示女性生殖係統已經基本發育成熟。大多數女孩12~14歲開始來月經。月經一般為28~30天1次,每次來潮的時間為3~7天,出血量約為30~60毫升。
2.月經不調
月經是很敏感的一種生理活動,各種不良的刺激,如生活環境改變、氣候變化,營養狀態及精神因素等都能使大腦產生精神抑製,這種作用也抑製丘腦下部和腦垂體,使卵巢的激素分泌發生紊亂而引起月經失調。剛剛來月經的女孩子,因為卵巢功能未趨穩定,所以月經紊亂的情況較多,但經過一段時間會扭轉過來,所以不用擔心。
有的人月經來潮不是提前就是錯後,如果提前和錯後3~5天之內都屬於正常範圍,但是如果提前或超過7天以上,血量過於增多,甚則出現貧血狀態;而有的人來月經的量過少,甚至點滴即淨,這就屬於月經不調了。
月經不調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後,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是婦女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3.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
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兩大類:
(1)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是缺陷,即本書所談的月經病。
(2)器質病變或藥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腫瘤及發育異常;營養不良;顱內疾患;其他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氏病等;肝髒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內分泌製劑或采取宮內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某些職業如長跑運動員容易出現閉經。此外,某些妊娠異常出血也往往被誤認為是月經不調。
臨床上診斷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性的月經病,必須要排除上述的各種器質性原因。
(二)分類
凡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色、經質等出現異常者就可診斷為月經不調。月經提前7日以上,周期短於21日者為月經先期;月經過後7日以上,周期超過40日者,為月經後期;月經時前時後,超過正常周期7日以上者,為月經先後不定期;行經時間超過7日,或出血量超過正常一倍以上者,為月經過多;經期短於2日,或出血量少於正常一半以下者,為月經過少。
1.月經先期
婦女正常月經周期應是28~30日來潮1次。如月經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個月兩潮者稱月經先期,亦稱“經行先期”“經期超前”“經早”。如經期僅提前三五日,且無明顯症狀,屬正常範圍,或偶爾提前1次,亦不作先期論。其發病主要是由於血熱妄行或氣虛不能固攝衝任所致。
常與月經過多並見,嚴重者可發展成崩漏。
2.月經後期
月經周期延長7日以上,甚至每隔40~50日一至,連續兩個周期以上者,稱“月經後期”,亦稱“經行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