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訓隊要學習三個月,武子他們學習了中國石油發展史,大慶鐵人王進喜的石油精神。這些都是中國石油的曆史知識。接著就是工廠未來的模樣:主要加工石油,可以生產汽油、柴油等油品。說將來還要建設一個全國最大的化肥廠。最往後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新項目,真是聽著讓人熱血沸騰了。國家要投資十幾個億來建這個工廠,那真是振奮人心哪。青年人是好激動的,稍微有點刺激,馬上就會衝動。熱血的青春撲騰著旺盛的生命力,讓人們去創造著美好的未來。
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學習了石油發展史、工廠建設項目的在建和未來發展的前景;簡單的生產流程,產品性質;企業若幹管理製度,國家相關的法律,未來的生活設施等等。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勞動,因為整個工廠都在建設,地麵上還看不見任何東西,因此勞動基本就是上班的工作。武子他們的勞動主要是打土塊。每人一個打土塊的木頭模子,這木頭模子四周有邦,沒有蓋也沒有底,放在地麵上把事先和好的泥巴,挖一坨放在裏麵用手按壓平,再用手沾點水,在表麵上這麼一抺,拿起木頭模子,一塊土磚就做好了。每人每天都有任務,得打完六十快磚才能下班。於是大家天一亮就起床,三個一夥,分工合作,有的平整場地,有的和泥巴,有的製磚,一天的任務往往半天多就完成了。因為都是轉業軍人,行動整齊,身強力壯,大多數還都穿著沒有領章帽薇的軍裝。那年月軍裝還很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流行色就是軍綠色,在大街上還有搶軍帽的事件發生。
打土塊,製土磚是當時的重要工作,因為上萬人的工廠,才來了兩千多人,還有這麼多人來了都沒地方住。因此趕快打土塊蓋房子,好迊接新員工進廠。幹了三個月,土砄堆成了山,指揮部的領導一看,高興得不得了,說這些個轉業軍人真能幹,好樣的。從此,轉業軍人便成了這個廠的主力軍。建設指揮部的領導高舉轉業軍人大旗,掀起了工廠建設的高潮。
武子是四月份進廠的,到了十月份廠裏就立起了第一座煉油鐵塔,叫做常減壓塔,這是石油蒸溜進行油品分類出產品的關鍵裝置。有了他,工廠開工生產的日子就到了。安裝常減壓塔的這一天,建設指揮部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領導也到場出席了大會,從上午十一點開始,先是召開了動員大會,傳達國家的工程建設令。放了很多的鞭炮,兩千多員工全部到場,很多人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在廣袤的戈壁荒漠上,豎起了一座煉油鐵塔,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奇跡,他不僅僅是讓人感動,更主要的是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石油工業的興起。到了下午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西邊天際的一縷晚霞投射在常減壓塔上,這煉油鐵塔就像一個掀起了蓋頭的維吾爾少女,在天山雪山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婀娜多姿。古老的戈壁荒漠的石頭城旁,一座新的石油城終於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新員工培訓結束後。廠裏進行了工種和單位分配。有醫療的、運輸的、科研的、車間的,盡管各單位都是新建,但整個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很完整的。在二十世記七十年代,一個工廠的建設是按一個小社會功能的結構設計的,從幼兒園、洗澡堂、理發店到科研、設計、職工食堂等等,一應具全。當然最好的還是主體生產車間。最好的工種算是電工、儀表等這些都是技術含量高的工種。科研、設計這些都是工程技術工種,那得要大學畢業生才行。與武子他們轉業軍人恐怕是不相幹的事,所以不要想。最值得期待的是分到電修車間,儀表車間裏。象常減壓車間那是重中之重。廠裏的幹部都是從這個車間培養出來的。因為他是這個廠的主專業車間,要進這個車間那也是嚴之又嚴。武子聽同期培訓的有人講,說要是有關係的可以找找人,說不定可以分到好工種和好的單位。但是武子不行,沒有關係,連親爹也都不是熟悉的,更何況要托有這等場麵關係的人辦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還是死了這個心吧。聽天由命。分配的這天。武子他們培訓隊一起17個轉業軍人,被分配到生活後勤保障的房產科當鍋爐工。
房產科是一個綜合管理單位,有管房子的,管辦公桌椅、家俱、水、電、煤的供應,還有冬天供暖。由於新疆冬季時間長,從當年的十月中旬到次年的四月下旬,長達半年之久都要供暖。武子他們17個人分配到房產科,就是為供暖準備的鍋爐工,不僅單位不重要,就是鍋爐工也是不太好的工種,大家心裏都不太高興。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你是沒辦法改變的,隻有安心的去適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