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練功得有師傅指導,可不敢自己胡整,方法不當那是會傷害身體的。特別是練內功,要練氣息,通過氣息的吐呐帶動血氣流動,讓其形成血氣流,要能形成血氣流,那不是一年兩年的功夫。在能形成血氣流以後,再把勁道附著一起運行,如果練不好的話,那是會淤結的。一但形成了淤結,那是很難解開。有的還會導致人的殘疾。一個人練功的最好時光是六到十八歲這段時間。六歲以前還太小,隻能練一些基本動作,拉拉筋骨,紮紮架子,人太小了,骨胳太軟,不適合練得太厲害。八歲開始這是練童子功的時間,有了童子功的底子,再練到20幾歲,一個人的功力基本就練成了。再往後練,功力深厚的就可以成名家。
武子的爺爺不算什麼大家,但通過練習功夫,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武子就沒見過他爺爺得過什麼病,也沒見過他吃過什麼藥,活了73歲。臨終前的兩個月才臥床不起,臨終時已經不能說話了,但意識非常清楚,早晨剛吃過早飯,他用手比劃著,意思是叫大家不要出門,然後伸出手,要求與所有的家人一一握手告別。等與大家握完手後不乆,他便安祥的逝去了。
武子人生的成長,他爺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不僅如此,他對武子他們的家族來講,也是舉足輕重的人。新中國成立前,他作為家族的代表,學得了保衛家族的本領,他是家族安全的保障。而且他品德很好,廣泛受到了人們的尊重。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社會穩定了,也不需要靠武藝來保護家園了,但他利用自身的本領,為眾鄉親服務,贏得了廣大鄉親的尊敬和愛戴。由於他的人品好,也有一身的好功夫,家庭條件也很殷實,他迎娶了大家閨秀武子的奶奶。
武子的奶奶名叫董鳴清。長得清秀,因為舊社會婦女興裹腳,武子奶奶的兩隻腳就變成了三寸小金蓮。人的個子也高,大慨有一米六八的樣子,在江南的女子中這個身高就能算是高個子的了。她可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大家閨秀。她本人作為中國傳統的女性,紡紗織布那是樣樣都行。武子家裏有一架大型的木架結構的織布機,單獨占了一間房子。武子奶奶整天就坐在織布機上織布,兩隻小腳踩在織布機的兩個踏板上,交替地踩著,一個棱子左右手來回地拋著,三尺多寬的條格布一寸一寸地就卷了起來。
有一天,武子奶奶正在織布機房織著布,武子娘也在跟他奶奶幫忙紡線,突然聽到屋外的池塘裏咚的一聲,奶奶忙問:
“大女兒,什麼東西掉到水裏了?”
“是的,我也聽到了咚的一聲。”話音剛落,隻見武子娘一個箭步就衝出門去,一看武子正在門前的池塘裏兩隻小手撲騰撲騰著呢,武子娘一步就跳進水裏把武子抓了上來,一家人那個緊張,簡直就是嚇傻了。原來是武子跟著村裏的一個比他大兩歲名叫肉頭的孩子,在武子家的門前玩,玩著玩著那肉頭就說:
“武子,池塘裏有魚呢。”
“魚在幹什麼?”武子就問肉頭。
“他們在吃飯吧。”
“那我們也吃飯吧。”看來武子的肚子有點餓了。
“我們去釣魚吧?”肉頭跟武子說,
“好。”於是肉頭就拉著武子的手到池塘邊去釣魚。
他們兩個一人撿了一根小樹枝,走到池塘邊去釣魚。
武子家門口有一個大池塘,平時大家在這個池塘裏洗衣服、洗菜什麼的,凡是有洗的,基本上就在這個池塘裏洗了。為了方便大家清洗,村裏在池塘邊上裝了一個跳板,跳板就是用一塊大概50多公分寬2米多長的一個石板按放在池塘裏,石板的一端靠在池塘邊的岸上,另一端伸入水裏,在水裏的那端,石板下麵用石頭壘起一個垛子支撐著石板端頭,整個石板基本與水麵平行,石板麵高出水麵大概兩三公分,蹲在石板上用手拔一拔水,水就拔到石板麵上了,這樣洗東西非常方便。武子他們就是站在這個石板跳板上釣魚的。肉頭在前,武子站在他的後麵,因為武子靠在岸邊上,釣魚杆的小樹枝伸不到水裏,於是他就要往前擠,結果武子擠肉頭不動反而自己掉進水裏了。把武子的娘和奶奶嚇了一大跳。那時武子隻有三,四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