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正確的健康觀
——兼作《健康的金鑰匙》序言
健康源於知識,生命在於珍惜。從古至今,與其說長壽是人類追求的夢想,不如說謀求健康保健知識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護身符”。自有人類以來,人們就在不同條件下,同各種各樣的疾病進行著頑強不屈的抗爭,並用生命的代價悟出了以預防為主的道理,從而戰勝惡劣環境,得以生存、繁殖。隨著醫學的進步,尤其是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雖然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疑難病症,但是疾病仍然以各種“變術”侵襲、傷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說: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追求,長壽是人類最永恒的企盼!
然而,什麼是健康?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確切內涵?世界衛生組織對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定義為:健康是不但沒有疾病或不虛弱,且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這種新的健康觀念使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個現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性健康是對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概念的有力補充和發展,它既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又考慮到人的社會屬性,從而擺脫了人們對健康的片麵認識。新的健康觀念的核心思想是“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任何集體的、個人的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汙染及不道德、不講衛生行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據不完全統計,若以新的健康觀為標準,中國隻有15%的人能達到標準,15%的人患病,而大部分人則處於亞健康狀態。尤其當今,中國的健康問題正在轉型,大量慢性疾病正在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危害公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15.7%,其中城市居民為27.3%,農村居民為11.8%。所以說,如果全民健康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能有效遏製亞健康,將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更為沉重的負擔。黨的十六大在曆史上首次把公民“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提到同等高度,這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全民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幹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健康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采取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其目的是消除和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劉秀梅等同誌編著的《健康的金鑰匙》一書,注重從人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身心整體等多方麵進行全程、全方位保健知識的傳播,目的是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對健康有影響,引導人們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告別不良生活習慣,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無知所付出的代價,最終使人們能自覺地選擇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提高大眾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方麵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全書有“笑出健康”、“睡出健康”、“練出健康”和“吃出健康”四篇。本書言辭通俗易懂,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性、可讀性好,不失為現代城鄉居民開啟健康保健意識的“金鑰匙”,也是廣大醫務工作者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幫手。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廣泛宣傳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將會深受啟迪,更新觀念,增長知識,以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甘肅省衛生廳廳長 侯生華
2006年6月於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