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國的高脂血症發病率都在提高,不僅給患者本身帶來了痛苦,更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目前在我國,僅僅是具有明顯症狀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有將近1.8億人,高血壓1億~2億人,高血脂人群更加龐大,有3億~4億人,每年有300萬人左右死於此類疾病,並且每年發病人數以600萬人的速度遞增,因此,防治高血脂及由此而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刻不容緩。
高血脂會影響到血管而給全身多個器官帶來隱患,因而與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係。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血脂,了解心血管疾病,了解高血脂並發症的防治方法。為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到高血脂的危害,了解其防治方法,書中運用了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介紹醫學知識,並配有插圖幫助讀者理解相關內容,增加閱讀興趣。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細致講解了心髒病、高血壓患者的一日生活要點及宜忌,使讀者能夠最大程度地預防或減少高血脂及其並發症的發生。
需要提醒讀者的是:一旦患上高脂血症,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係統的治療,切不可隨意用藥、盲目治療。本書旨在明病說理,使讀者對高脂血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書中一些取材容易、操作簡便、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讀者可以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希望您從此告別高脂血症的煩惱!
編者
第1章高血脂及其危害——沒有不行,多了也不行第1節血脂是怎麼來的——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一、什麼是血脂——不必談脂色變
一提到血脂,一些中老年人常常流露出談脂色變的恐慌,視脂肪如洪水猛獸,一味戒葷斷油,惟恐避之不及。其實,血脂不是身體內的有害物質,高脂血症更非疑難重病,隻要對它有正確的認識,並積極防治,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顧慮。
(一)脂類大家族
脂類,分為真脂和類脂兩大類。
1.真脂就是我們常說的脂肪,是脂類的主要部分。脂肪是體內最高效的產熱物質,被認為是膳食中“濃縮的能源”。人體的各種活動都以熱能為動力,都在消耗著熱量。1g 脂肪在體內氧化可供能37.6kJ(約合9.0kcal),相當於蛋白質或葡萄糖的2.25倍,脂肪在供能方麵比蛋白質和糖類(碳水化合物)都優越。此外,脂肪還有以下作用。
(1)供給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夠促進發育,維持皮膚和毛細血管的健康等。它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2)禦寒:脂肪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減少體表熱量的散失,有助於禦寒。
(3)增加飽腹感:脂肪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可延遲胃的排空,因而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易饑餓。
(4)保護髒器:脂肪作為隔離層和填充襯墊,可以保護和固定內髒器官,避免髒器摩擦和移位,也使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更好地承受壓力。
(5)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不溶於水,隻能溶於脂肪或脂肪溶劑,所以稱為脂溶性維生素。膳食中的脂肪,可以作為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促進它們的吸收。
由此可見,人體離不開脂肪。成年人的脂肪攝取量應占一天熱量的20%~25%;肥胖或年老的人可以按20%來計算。換算下來,一天需要1600kcal 能量的成人,大約需要35~45g 的脂肪(1g 脂肪相當9kcal 熱量)。
2.類脂結構類似脂肪,主要包括磷脂和類固醇。磷脂不僅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組成成分,而且對脂肪的吸收和運轉以及儲存脂肪酸,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起著重要的作用。
膽固醇不僅是體內合成類固醇激素(尤其是性激素)的原料,同時還是合成維生素D與體內合成膽汁的原料,而膽汁的功能是乳化脂肪,促進吸收。
但同時,膽固醇過多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應指出的是,膽固醇主要來自機體本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僅占次要部分,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必過分控製膽固醇攝入量,當然高脂血症者例外。
(二)血脂是血液中的脂類物質
如果將一試管新鮮的血液靜置幾分鍾,就會看到血液分為兩層,上層是澄清的黃色液體——血漿,下層則是沉澱的血細胞。血漿的90%是水,另外10%是身體細胞生長和健康所需的物質,其中就包括脂類。血脂就是血漿中含有的人體所需的脂質成分,其來源一是體內合成,二是由食物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