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寫真
作者:
推開鑽飾寶店,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璀璨奪目的藝術精品,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又不禁讚賞設計者的巧具匠心。鑽飾寶店一直貫徹以高雅、時尚以及獨特款式,去打動顧客的芳心。每款鑽飾的背後,更是蘊藏著一個個動人意義。
其實,每件珠寶飾品,無不凝聚著設計者兼經營者李兆基先生的智慧才華以及他的獨運匠心。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把珠寶這一商品賦予更多的內涵,在他的眼裏,每一款珠寶,首先必需是藝術品,其次才是商品,他要讓設計的產品都具有一定的特別意義,同時希望把珠寶這一藝術商品打造成具有中華特色的品牌,讓這些中華品牌走出家門,走向世界。
設計專才,珠寶商人
李兆基先生接觸珠寶業的時間有二十多年了,從香港的珠寶店一路做到澳門,一路不斷開拓,不斷進取,這既是市場經濟變化的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對他來說,變化的是市場,不變的是他始終如一的追求——對美的執著和追求。
李兆基先生是學設計專業的,走進社會之後的他,從事著本專業的工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開始涉足珠寶業,以一個設計師的身份和眼光進入珠寶行,從此與珠寶結下了不解之緣。正如他所說的:“設計是我最大的愛好,珠寶是我實現藝術品的一個最佳載體。”商人和設計者似乎並不同道,但李兆基先生卻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藝術和生活兩者兼得的雙贏。
眾所周知,香港是主要的珠寶首飾出口地,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模式,造就了香港首飾行業工藝先進、產品款式新穎,這是吸引內地人士赴港購買珠寶首飾的重要因素。因而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可謂是香港黃金珠寶業的“黃金時期”,內地人士青睞香港珠寶首飾,大肆購買港產黃金首飾的情景比比皆是。
作為一個年輕的設計者,李兆基先生以專業和敬業的精神贏得人們的支持和稱讚。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設計方麵也頗有成績,1989年,他獲得香港足金首飾設計大獎、“香港珠寶鍾表展覽會”設計大獎及HONG KONG DIAMOND DESIGN COMPETITION 1989兩個大獎(即共四個獎)。香港珠寶業經過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蓬勃發展,仍繼續向前發展並跨進新世紀。
就在上世紀末,李兆基先生和朋友合夥,在香港開第一家珠寶行。他介紹:“在 1995年,和幾個人合股在香港開第一家珠寶貿易行。”李兆基先生是其中的股東,第一家珠寶店開業,奠定了他在行業的地位,他也緊緊地抓住了新世紀新的機遇。
李兆基先生說:“從2001年開始,內地人士赴本港觀光遊覽的數量增多,香港珠寶首飾店和首飾銷量也隨著急增。”據香港有關方麵統計,2001年內地遊客在香港購買各類首飾金額達6.37億美元,占在港遊客購買首飾總額的68%,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情況相比,雖然相隔十多年,但內地人士對香港首飾卻仍然情有獨鍾,這充分顯示了香港首飾業的實力和魅力。李兆基先生正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他第一家珠寶店的開辦正適逢在香港珠寶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他把握住市場的需求,領導著珠寶店穩步向前。
創新思維,品牌效應
李兆基先生回憶:“新世紀的前幾年,香港珠寶業發展得很好,由於香港地處世界經濟交彙處,資訊發達,潮流前衛,使得內地人士在時間許可和價位較為實惠的前提下,前來香港購買到比較流行的各類首飾。”實際上,在2002年和2003年初,香港許多首飾品牌大公司的消費者有90%來自內地。這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也逐步提高,珠寶首飾成為大眾消費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