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回 事件審判(下)(3 / 3)

徐懷棠道:“英兒別打岔了。這串數字是個日期,是你媽媽同張伯伯第一次見麵的日子。真個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拈花叟沒理會二人的對話,繼續打開毋忘我的qq空間,見裏邊有一個加密文件:但看得見文件標題是《給英兒的一封信》,點擊時跳出一個會話窗口,但不是一般的空白而是一個問句:

“你是誰?”拈花叟想也沒想在下邊的答句中輸入:“孤舟箬笠翁”

文件順利展開。當他正打算讓英兒自己去讀這封信的時候,看見前邊有一句按語:英兒可以同張伯伯徐叔叔一起讀這封信。

拈花叟想還是讓英兒自己去讀那封信吧。但英兒已經看見了那句按語,她說道:“那我就讀出來吧,反正這位伯伯也不是外人。……”徐懷棠道:“豈但不是外人,還是我們的恩人呢,要不是他穿針引線,恐怕就沒有今天的巧遇了。英兒快讀吧。”

下麵是唐蘭給唐英的遺言:

我的可憐的女兒:

媽媽首先要向你說聲對不起!

媽媽為了自己的一個念頭,無端地剝奪了你本該享有的父愛,而且長達十數年。現在媽媽告訴你,被你叫住五叔的徐懷棠就是你的親生父親。

到現在也沒有被他說破,是因為一個承諾。他曾經做過一件非常對不起媽媽的事,所以讓媽媽一直未能原諒他。(讀到這裏,小英而轉過頭去看徐懷棠,徐懷棠說道:繼續吧!)

但是我親愛的英兒:你可以恨媽媽!恨媽媽的不近人情。卻不可以恨你的父親,他是愛你的,她對你的愛比我尤勝。

你不必知道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因為你沒必要去探尋上輩人之間的恩怨,因為那些恩怨隻是由於上輩人各自的一些過錯所鑄成的。你沒有責任分擔其中的一點一滴。你身邊的人都是愛你的,大伯、大伯母包括慧姨。

其實你讀到這裏已經感覺得到,我已經不再恨你的父親了,雖然我一直沒有給他愛我的機會。現在你可以代我說:我已經原諒他了。因為,他至少是一位有擔當,敢擔當的人,是一個男人。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完成了我的遺願,因為隻有他能夠幫你解開讀到這封信的機關。請代我向他說聲對不起!請他原諒一個人在年輕時都容易犯的錯誤,因為我已經為這個錯誤付出了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想借這封信向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說一聲:我沒有責怪任何人的意思,因為我沒有這個權利。如果有人曾經因為我,背負上精神歉疚或負擔,那不是我的本意,請一定要徹底地放下來。為了你們所愛的英兒,也為了我的靈魂的安寧。如果你們不願意接受我的道歉,我的靈魂也就永遠得不到安寧了。

最後。謝謝你們每個人曾經給予過我的快樂,不管這種給予是在何種情況下,或是出於何種動機。我感受到的畢竟是快樂!

信讀完了,小屋裏一時雅雀無聲。作為旁觀者的倦客,心裏畢竟要靈台空明一些。他說道:“唐英姑娘還不去擁抱你的父親更待何時?難道要讓你媽媽在泉下不安嗎?”

當唐英撲向徐懷棠那一瞬間,有人悲喜交加,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黯然喪魂。

悲喜交加的是英兒,她叫了一聲:“爸爸,你瞞得我好苦……”後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欣喜若狂的是徐懷棠,他感到自己用了十六年的時間來救贖,終於得到寬恕,唐英的一聲爸爸足以消解他的萬千煩怨;

黯然喪魂者自然是拈花叟了:盡管唐蘭的遺書原諒了所有的人。但是他隱隱聽得出:字裏行間對自己的失望與批評。原諒徐懷棠是因為他是個有擔當、敢擔當的人,算是個男人!換句話說,他拈花叟連一個男人的擔當都沒有!還算什麼人?

倦客道唐蘭說的好:”塵緣已盡,何須再怨人。接下來,恐怕花兄?不我應該叫張兄了,應該同徐先生和唐英姑娘去他母親墓前了,小老兒有些不便,且另有它約,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就此告辭。一個月後我們還在浣花溪畔見麵。”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