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2)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電化教育

作者:嚴文香

摘 要 計算機技術的問世,在世界範圍引起了一場深入的產業革命。僅僅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曆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是“無處不在處處在”了。它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麵都顯現了它的卓越作用。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給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和教學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本文就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存在的問題,發表看法,提出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觀點。

關鍵詞 計算機課程 問題與對策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既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目前,不少學生畢業後不能學以致用,專業知識的掌握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步伐,操作技能也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中職從事計算機教學近20年,曾參觀和走訪不少同類職業學校,深感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的通病:教學計劃和課程的設置不合理,計算機專業教學理論停滯不前,專業方向與社會需求結合不緊,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後,學生技能水平不高,無一技之長等等,具體表現為:

1.1 課程設置問題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係深受計劃經濟體製的深刻影響,課程設置沒有統一的標準,各校為陣,課程設置或多年不變,或盲目亂變,理論陳舊,內容已經過時。不少學校看什麼熱鬧什麼時髦,相關課程一擁而上,計算機專業課程沒有穩定性和專業特色。

1.2 教材問題

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中職教材則五花八門,高教出版社的、各類大專院校的,無所不有,都不太符合中職教學,或內容太深,或太膚淺,或實踐性不強。為此筆者學校開辟校本教材,調動專業教師積極性,又適合中職學生,一箭雙雕。

1.3 教師隊伍水平問題

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比較年輕,經驗不足,實踐能力不強,科研水平不高;加之校內外收入差異較大,有一技之長的教師不夠安心,導致教師流失快。

1.4 專業實驗、實訓得不到保障

由於各地政府沒有確保中職教師的工資,教師工資大部分靠學校自籌,給學校經費帶來了壓力,實驗、實訓資金不能得到更好地保證。有的管理力量薄弱,維護不及時,不能保證開機率;有的實驗、實習課時安排隨意,訓練時缺乏目標和監督。這種環境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1.5 學生生源質量問題

由於大學和普通高中的擴招,中職學校的門坎很低。進入中職學習的學生,其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憑的學生大有人在,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民辦學校對公辦中職學校衝擊太大,一些學校高價請招生販子招生,擾亂招生市場。

1.6 教學方法落後

現在多數計算機的課程的教學還是采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方式授課,板書 + 講解。教師缺乏現代教育意識和教學改革熱情,使用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平台教學的主動性不強,教學效率低下。一些教師(包括領導)還未充分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平台的互動式教學的先進性,還未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重要性。

由於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特別是WINDOWS 下的各種軟件,均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 + 操作 + 講解(即邊講邊練)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我校近年通過實踐嚐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 對策

2.1 教材改革

教材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時效性,既要適合中職學生的文化層次,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要大膽開啟校本教材,許多校本教材大都是中職計算機專業老師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結果,對中職教學和就業有相當的指導經驗,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