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體內用以製造血紅蛋白的儲備鐵缺乏,致使紅細胞生成障礙所發生的貧血。常見病因為慢性失血(如潰瘍病出血、鉤蟲病、癌、食管曲張破裂出血、痔出血、月經過多)妊娠、哺乳、嬰幼兒喂養不當、偏食、慢性胃炎等)患者表現的症狀有:乏力、蒼白、心悸、頭暈、食欲缺乏等。
其診斷標準如下。
1.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2%,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μm3),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27皮克(pg)。
2.有明確的缺鐵元素病因,如鐵元素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鐵<10.7微摩爾/升(μmol/L)。
4.總鐵蛋白結合力>62.7微摩爾/升(μmol/L),鐵蛋白飽和度<15%有參考意義,<10%有確切意義。
5.骨髓細胞外鐵離子明顯減少或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
6.紅細胞遊離原卟啉>500微克/升(μg/L)。
7.血清鐵蛋白<16微克/升(μg/L)。
8.鐵劑治療有效,用鐵劑治療6周後,血紅蛋白上升10克/升(10g/L)以上。
符合上述(1)和(2)~(8)中至少2條者,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