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提要
選擇飲料應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果蔬汁飲料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運動時可以選擇富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對於需要控製能量或者控製糖分攝入的人,可在同類飲料中選擇能量低的產品。
專家深度解讀
最初人們選擇飲料是以“解渴”為主要目的,隨著觀念的更新,人們不但注重飲料的口味,越來越注重飲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形形色色的飲料
碳酸飲料 是在一定條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氣的泡沫型飲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檸檬酸等酸性物質以及白糖、香料,可分為果味型(雪碧、芬達)和可樂型。這種飲料熱量較高,除補充水分和能量外,營養價值較低,被營養學家列入到“垃圾食品”。
果蔬飲料 一般以新鮮或冷藏果蔬為原料,經加工製成的飲品。鮮榨果蔬汁營養較豐富,可促進消化;但如果是用各種果蔬晶粉調配而成,其營養價值將大打折扣,失去了新鮮蔬果原有的營養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果汁飲料一般隻含原果汁10%,而含糖量普遍偏高。
乳飲料 即以鮮乳或乳製品為原料,加入水、糖、酸味劑等調製而成的飲品。成品中蛋白質含量較低,而鮮牛奶原有的其他營養成分含量也很少。所以乳飲料不能代替牛奶。
茶飲料 用水浸泡茶葉,經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製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香精、果汁等調製加工而成的飲品。茶飲料雖然清熱解暑,但其中的鞣酸可能會影響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而茶堿類物質也可能導致失眠等。
特殊用途飲料 也就是常說的“功能性飲料”,即通過調整飲料中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體功能的飲料,包括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飲料三大類。這類飲料並不適合所有人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隻適合某些特殊人群飲用。
辨對體質食飲料
大家在挑選飲料時,不但要關注口味,也要辨清飲料對身體的“用處”。其實不僅體質有溫涼之別,飲料也有類似的區別。比如咖啡、紅茶、可樂等就屬於溫性飲品,而檸檬汁、獼猴桃汁、綠茶等則屬於涼性飲品。不同類型的飲料具有不同的食用價值,不同人群在選擇飲料時也應該有所側重。
比如,蘋果營養豐富,可促進大腦發育,預防便秘,鮮榨蘋果汁就特別適合學生食用;而教師、播音員等常受咽幹、咽癢等困擾,對這部分人群來說,綠茶、梨汁就不錯;草莓、獼猴桃、番茄中富含維生素C,經常感冒的人可以適量飲用;而胡蘿卜汁可以補充維生素A,是電腦一族的飲品佳選;檸檬汁不但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其美白抗皺的功效也深受愛美人士的認可。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多數飲料含糖量較高,大量飲用會在不經意間導致攝入過多能量,造成體內能量過剩。即使是一些所謂的“無糖”飲料,也會因為添加了糖的替代品(甜蜜素、甜菊糖等)而甜美可口。特別是青少年,過量飲用這些飲料會影響食欲以及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利用,不利於孩子的發育和成長。
因此,飲料雖好喝,也應淺嚐輒止。營養專家建議,不要把飲料當水來喝。
實踐指導
功能性飲料不能代替日常飲水
功能性飲料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的飲品。它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更不能代替日常飲水。
一些功能飲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樞神經的成分,成年人飲用能提神抗疲勞,但兒童就應慎用;對於心髒病和高血壓患者來說,功能飲料中的鈉元素會使心髒負荷加大、血壓升高。因此,在沒有運動流汗的情況下,患有心髒病和高血壓的人群不適宜飲用此類飲料。
麵對功能性飲料,應“三思而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