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葉娜欽佩地看著黎煒(1 / 2)

“葉娜,我該怎麼對你說呢?為了這份情感,我的內心掙紮過,世俗與偏見差點讓我迷失了自己,放棄了對你的愛。老實說,我介意過你的過去,介意過你經曆的那些不幸,因為我把愛看得非常神聖,希望未來的戀人能與自己一樣白璧無瑕。我懊惱過,懊惱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如果什麼都沒發生,或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們該是多圓滿的一對。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為什麼要去計較已經無法挽回的過去呢?何況那不是你的錯。

葉娜,我知道你想聽我說什麼,可我不想這麼快就把愛說出來,讓我們從喜歡開始好嗎?給彼此留一個空間,畢竟我們相識的時間太短,我想用行動讓你真正了解我,知道我今天的話是發自內心的,並且是為彼此負責。”黎煒聽出了葉娜話中隱含的內容,坦誠地說,意在打消她的疑慮。

葉娜聽著,隻覺得心裏一陣隱隱作痛,原來自己揣測的沒錯,他真的介意自己的過去。

“黎哥,我挺感激你的,跟你做朋友挺好,我不會奢望更多的,經曆了一些事情,受到了一些打擊,現在成熟多了。得得失失平常事,是是非非任由之,現在遇到再大的事我都能想通,你就別安慰我了。下午幹嘛?可別把我又扔家裏啊!”葉娜故作輕鬆地說。

“今天沒事了,下午帶你去看大皇宮,現在該去吃午飯了,吃完飯咱們就出發。”

見葉娜這麼說,黎煒不好再說什麼,想著在曼穀還有幾天,隻有等合適機會再接著談了。

午飯後黎煒和葉娜走出半島酒店,沿湄南河邊寬闊的林蔭道款步而行,正午的陽光照在不遠處的大皇宮的金頂上,琉璃耀眼,金碧輝煌。

“看見嗎,那座金燦燦的宮殿就是大皇宮。大皇宮有曆史了,泰王朝一至八世的國王都曾住在裏麵,直到九世國王即位才搬至新宮殿居住。大皇宮現在除了對遊客開放,也用於接待外國元首,和舉辦國家慶典活動。宮殿裏麵彙聚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粹,歎為觀止,一會去了你就知道了。”黎煒一路介紹著。

“曼穀太美了,不僅風光美,人也非常友好。昨天你出去了,我去樓下的商店想買頂帽子,走的時候把錢包忘櫃台上了,回房間好一會才想起來,滿以為找不回來了,沒想到回去找時,錢包還在櫃台上放著。營業員說,她替我看著呢,說是如果客人不拿,就是放一星期東西肯定還在那。你說泰國人咋這麼好呢。”葉娜感歎著。

“泰國人信佛,受佛教度化,積善行德,認為不義之事一件都不能做。平日裏他們時時處處與人為善,不因善小而不為,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現在這樣良好的社會風氣。”

“咱們國家不也有許多人信佛嗎?我在杭州靈隱寺就見過,那些信佛的人一擲千金燒高香,可為啥社會風氣不見好呢?我倒是想,要是那錢包在國內的櫃台上放著,可能早被人順手牽羊拿跑了。”

“別以為燒高香的人就是善者,他們燒香都是因為自己的利益,求佛保佑升官發財,保佑早得貴子,保佑遇事呈祥,之後該幹壞事還幹壞事。有的人連佛是什麼都不知道,隻是攤到事了才想起佛,去寺院裏給佛燒一炷香。這種人是臨時抱佛腳,用上佛了心中就有佛,不用了,自然沒有了。還有一種人,雖然不念佛,但時時想著佛,心中裝著佛,處處與人為善,廣施善緣,這種人才是真正信佛。國人裏我看第三者信佛者少之又少,多是第一種,第二種,這與泰國的情況大相徑庭,所以表現在社會環境上便有了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