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哺乳期(4)(2 / 3)

(2)選方

桂皮紅糖茶

組成:桂皮6克,紅糖12克。

製法:上2味水煎服。

用法:每日服3次,連續服5天。

功效:補血益氣,祛寒止痛。適用於血瘀型產後腹痛。

牛肉泥飯

組成:新鮮牛肉150克,粳米100克,鮮薑30克。

製法:牛肉洗淨剁成肉泥;鮮薑切碎拌入牛肉泥中,加入食用油、醬油拌勻,用大火蒸米至八成熟時,把拌勻的牛肉泥倒在飯上,繼續蒸至飯熟。

用法:即可食用,分次服完。

功效: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散寒止痛。適用於氣血兩虧型產後腹痛,兼有脾胃不和,外感風寒證。

歸芪羊肉湯

組成:當歸15克,黃芪30克,生薑15克,白芍12克,桂枝6克,羊肉150克。

製法:將羊肉剔去筋膜,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剁塊;其餘用料洗淨,生薑拍爛。將全部用料放火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改用文火再煮1.5~2小時至羊肉熟爛,加食鹽調味。

用法:飲湯食肉。1天之內服完。

功效:益氣養血,緩急止痛。適用於血虛型產後腹痛。

2.血瘀

(1)證候:產後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熱稍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暗有塊;或胸脅脹痛,麵色青白,四肢不溫,舌質暗,苔白滑,脈沉緊或弦澀。

(2)選方

山楂茶

組成:山楂肉15克,紅糖50克,黃酒50毫升。

製法:上3味加水煎服。

用法:每日服3次,連服1周。

功效:適用於血瘀型產後腹痛。

桃仁粥

組成:桃仁20克,粳米100克。

製法:桃仁水浸,去皮,尖,加入水適量研爛,取汁,與粳米混合放入鍋內,用文火熬煮成粥。

用法:空腹溫熱服食。每天2次。

功效:活血化瘀,潤腸通便。適用於血瘀型產後腹痛,兼有惡露不下、大便幹燥等。

薺菜湯

組成:鮮薺菜60~90克,紅糖60~90克。

製法:將鮮薺菜洗淨切碎,放入鍋內,加入紅糖用微火炒香,加水煎煮幾分鍾即可。

用法:隨餐食用。

功效:養血活血,清肝調脾,和血利水。適用於血瘀型產後腹痛,也可治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

飲食宜溫熱,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微帶酸味幫助消食,增加食欲及緩痛,食物宜溫,忌生冷海鮮,辛辣刺激。

血虛者亦補血,宜用牛肉、豬肝、菠菜、豬瘦肉、羊肉等。

並食用牛奶、豆製品、桂圓;血瘀者以活血化瘀,可用山楂、三七、蒲黃、雞冠花、益母草等。

【預防】

1.注意產辱期衛生保健,保持陰部清潔,預防感染。

2.產後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注意子宮底高度,陰道出血等變化,必要時應使用宮縮藥。

3.產後注意全身保暖,忌風寒。

4.患者經治療後,若腹痛不止,惡露量少,子宮複舊不佳,應考慮有部分胎盤、胎膜殘留,宜及時檢查和處理。

六、產後痙證

產褥期中,突然出現項背強直、四肢抽搐甚至牙關緊閉、角弓反張者,稱為產後痙證。現代醫學之產後破傷風,水、電解質紊亂,一過性腦動脈供血不足等致肢體抽搐,屬於“產後痙症”範疇。其中產後破傷風病情變化迅速,若治不及時,常可危及產婦生命。

【症狀】

產後痙證的典型症狀有項背強直,四肢抽搐甚至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

【病因】

本病可由產後失血過多,汗出過多,或素體陰血多乏,因產重虛,血少津虧,筋脈失養所致;亦可由風寒之邪趁產後衛虛之際侵入,邪阻經絡,筋脈拘急所致;亦可由產時創傷,傷口不潔,感染邪毒,直竄筋脈而發痙。本病可分為陰血虧虛、外感風寒、感染邪毒等3種證型。

【辨證用膳】

1.陰血虧虛

(1)證候:產後驟然發痙,頭項強直,牙關緊閉,四肢抽搐,麵色蒼白或萎黃,舌淡紅無苔,脈虛細。

(2)選方

海螺當歸酒

組成:海螺6克,雞蛋殼6克,當歸30克,黃酒適量。

製法:共研細末。

用法:每服10克,黃酒20毫升調勻,白開水送服。

每天2次。

功效:養血活血滋陰。適用於陰血虧虛型產後痙證。

醋浸木耳

組成:黑木耳30克,醋50克。

製法:將黑木耳用醋浸2小時,煮熟即成。

用法:分2次食完。

功效:補氣益血,潤燥止痛。適用於陰血虧虛型產後痙證。

蜂蜜黑木耳

組成:蜂蜜20克,黑木耳250克,核桃仁10枚,生薑20克,大棗10枚,白酒100毫升。

製法:先將大棗去核,將核桃仁及生薑搗爛,再將以上各味與黑木耳、酒、蜂蜜拌和在一起,10餘個小時後放籠內蒸熟。

用法:每天服3~4次,每次15~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