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中,新發現都習慣按照地名,人名或者建築方式,構造工藝來命名,比如南海一號沉船,秦公大墓,石峁城遺址,武夷山懸棺。所以漢娜說的用發現地的河來命名龜甲,一點也不奇怪,我們隻是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麼1940年這件考古事件,我們一點消息都沒聽說過,以組織通天的手段,別說那會在打仗,就是外星人來攻占地球,尋龍者也不可能得不到一點信息。
漢娜說:“這件事情說來也很巧。”
1940年的春天,日本的侵略戰爭已經打到中原之地河南,洛陽臨時成了抗戰指揮所,為了保證供給,太行山東翼的盤子溝煤礦開始大規模運送煤礦到洛陽。一條70多公裏的能源鐵路線,成了日本空襲的目標,炸了幾次,日本人驚奇的發現,過不了幾個小時,這條能源線又會再次有運煤車移動。
一調查才發現,這是一條人力運輸的輕便鐵軌,容易被破壞,也更容易被很快修複,於是日本人就把主意打到盤子溝,隻要解決了煤礦的源頭,就可一勞永逸。當時的情況是,中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日本無力采取大規模行動,空襲又不能湊效,那麼敵後滲透破壞,成了最明智的選擇。
一支日本特戰小隊化裝成逃避戰亂的老百姓,悄悄摸到了盤子溝,一聽地名就知道那裏周圍群山環繞,中間是一塊地勢低窪的平地,這裏煤層淺,屬於露天開采,想要搞破壞,絕對不是炸條路,毀幾個礦井那麼簡單。
離盤子溝不遠的一條河流,引起了特戰隊的注意,這是一條穿山而過的河流,水麵開闊處,足有上百米,當地人稱為洞子河,意思穿過大山下麵山洞的河流。看了一下地形,一個大膽而又喪心病狂的計劃,逐漸成型。三天後的夜裏,特戰隊炸塌了洞子河上遊的山洞,流量充沛的洞子河水沒有了去路,開始轉道,衝向了地勢低窪的盤子溝。
初春的豫西,晚上滴水成冰,盤子溝一夜之間變成了汪洋之海,第二天早上,來運煤的人發現了凍在冰中的煤礦工人,他們有的衣服都沒穿上,就直接被凍成了冰雕,一個個保持著淌水前行的動作,姿態已被凝固。
在同一時間,另一個地方卻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洞子山山腹中的河床因上遊斷流,逐漸顯露出原貌,在狹長深邃的河道中,出現了一個個殘破不堪的建築物,嚴重腐蝕,已經隻剩下輪廓,雖然這些景象破敗不堪,日本人還是高興壞了。
戰爭形勢的改變,使得日本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屬於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那麼如何在這最後的時間裏,奪得更多的戰利品,塞滿自己的腰包,成了他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家裏私人收藏的,博物館裏擺放的,或者地下埋的,隻要是真東西,好玩意,日本人全部蜂擁而至,洗劫一空,這次特戰隊的行動,表麵看是摧毀洛陽的能源供給,實際背地裏是在打洞子山的注意。那裏有一座殷商的古墓,而入口就在山腹之下,洞子河的底部,水淹盤子溝不過是為了轉移注意力,方便他們秘密挖掘殷商古墓。
自抗戰以來,這樣的事件在有日本人出現的地方時有發生,在外國人的眼中,中國就是財富,機遇的代名詞,五千年的文明,億萬人口的國度,有太多太多的寶貝,在等著他們。然螳螂捕蟬,焉知黃雀在後,日本人這次行動,被一股勢力給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