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對漢娜的話嗤之以鼻,“我看你是科幻片看多了,這世界上要是有那玩意,人都不用吃藥了,感冒發燒,來杯聖泉水,喝了以後,身體壯如牛,不孕不育的,搞點地乳當藥吃,立馬生仔比豬多。”
二叔忽然做了噤聲的手勢,“聽,有聲音。”
咿咿呀呀的果然有人在說話,隻是聲音太多,混在一起,不好分辨說的是什麼?
仔細聽了一會,我終於發現那是有人在重複性地說同樣的話,也虧得是這樣,要不然聲音這麼雜亂,一溜千字文一樣的不重複說下去,鬼才知道說的是什麼呢。
“我要救秀兒,我要救秀兒……”
“首長,我們一定會找到能治好你的藥。首長,我們一定會找到能治好你的藥……”
“哈哈哈,老子找到了,哈哈哈,老子找到了……”
“不不不,我不要,不不不,我不要……”
這聲音隻是我能分辨出來的幾個而已,更多的我完全聽不懂,因為發音很怪,聽著似曾相識,卻完全不明白意思。中國地域性方言很多,甚至我安陽的一個同學說,他們那鄰村說的話他都聽不懂,隔河不下雨,十裏不同風,說的就這種情況。
不懂歸不懂,我雖然不明白有些話的意思,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人說的話,大多屬於漢藏語係,通俗地說就是中國話。可是沒多久,幾聲洋味十足的外國話就冒了出來,這時候漢娜就派上了用場,我問她這洋話什麼意思,她皺著眉頭對我說:“這好像是哥特語,應該不會錯,每一個重音都很明顯。”
胖子說:“我聽著怎麼有點像英語呢。”
我也有相同的感覺,雖然本人的英語口語不咋地,但美劇我沒少看,一聽這話就十分像英語,漢娜解釋說:“和你們中國的情況差不多,哥特語屬於印歐語係的日耳曼語分支之一,是當時八世紀哥德人使用的語言,後來因為被法蘭克人打敗,這種語言就漸漸消失了,不過在一些古老的日耳曼家族中,還有人在使用這種已經滅亡的語言,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外人就不知道了。”
胖子深表懷疑:“不會吧,日耳曼是在歐洲的古老民族,怎麼會大老遠跑到這裏來,要知道古代交通不發達,信息很難跨地域進行交流,想當年唐僧去天竺取個經都要十好幾年,這要是從歐洲過來,一路高山險阻,馬賊盜匪的,等走到這,胡子估計都白了,現實嗎?”
漢娜說:“從可行性角度考慮,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馬可波羅不就曾到中國一遊嗎?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日耳曼人到這裏幹什麼,他們有什麼目的?肯定不會是觀光旅遊那麼簡單吧。”
“幹什麼?哎你們說會不會是迷路的人,無意到了這裏。”
胖子立即搖頭,否定了我的說法,“迷路,你當三歲小孩啊,迷路都能從歐洲迷倒亞洲來,這中間少說有十萬八千裏路,誰能迷路走那麼遠啊,就算他從娘胎裏出來就開始迷路,到老死也不一定能走這麼遠的路吧。”
這麼一想也對,誰也不能迷路一輩子不是?
胖子接著說道:“我倒有一個比較靠譜的推測,你們要不要聽?”
“別賣關子了,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