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的解剖位置和結構
“前列腺”這一名稱來源於希臘語,因為它像一個“衛兵”一樣排列在膀胱之前,所以稱之為“前列腺”。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屬性腺,位於男性骨盆腔內,膀胱之下,尿生殖膈之上,恥骨聯合下緣,恥骨弓之後,直腸之前。總的來說,前列腺位於男性會陰深處,可謂“深藏不露”。
前列腺與尿道及射精管有著密切的關係。前列腺後麵的上部有左、右射精管穿入,花生米大小的精囊接近於前列腺後麵上緣。尿道從前列腺中央穿行而過,前列腺包繞於尿道周圍,其1/3在尿道之前,2/3在尿道之後。尿道穿行於前列腺的部分稱為尿道前列腺部,長約3厘米,是男性尿道最寬的部分,也是前列腺增生時最容易壓迫尿道的部分。
從形態和大小來看,前列腺就像一顆倒置的板栗,緊鄰膀胱的底部在上,緊貼尿生殖膈的尖端在下。底部橫徑約為4厘米,上下徑約為3厘米,前後徑約為2厘米,平均重量為20克,中央有尿道穿過。底與尖之間的部分成為前列腺體。前列腺體後麵中間有一條縱行的淺溝,醫學上稱作前列腺溝。由於前列腺緊貼直腸,可通過直腸指診觸摸前列腺溝及兩側的部分。這就是醫生經肛門指診方法觸摸前列腺大小、形狀、質地,以了解前列腺情況的解剖學基礎。
從解剖結構來講,醫學上將前列腺分為5葉:前葉、中葉、後葉和左、右兩個側葉。前葉為肌纖維組織,在尿道前麵把兩個側葉連接在一起,臨床上無重要意義。後葉位於射精管後麵,此葉很少產生肥大,是前列腺腫瘤的好發部位。中葉位於尿道及兩射精管之間;兩側葉位於尿道兩旁。中葉及兩側葉在老年時由於雄激素減少,腺體組織逐漸退化,結締組織增生而引起前列腺肥大。又因兩側葉在尿道兩旁,其增生會壓迫尿道,管腔變窄,可以導致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
從組織結構來講,前列腺表麵由筋膜鞘所包裹,筋膜鞘由堅韌的結締組織與平滑肌共同構成,稱前列腺囊。前列腺囊的存在使得一般治療藥物較難滲透進入腺體,這是藥物治療療效差的原因之一。前列腺內部由30~50個複管泡狀腺組成實質,腺泡再彙積成15~30條導管,直接開口於尿道的精阜部位。腺體組織的排列有一定規律,多以尿道為中心排列成為三個環形帶。內帶位於尿道黏膜下層,稱為黏膜下腺;周帶位於尿道黏膜內,稱為黏膜腺;外帶居外圍,是前列腺的主要部分,稱為主腺。
前列腺的“行政區劃”
為了便於在臨床上診療疾病,醫學家又將小小的前列腺分為3個區:
中央區、外周區與移行區。中央區與外周區占前列腺組織的95%,移行區僅占5%。中央區和外周區之間有明顯的界限,中央區腺管分支複雜,細而密,上皮細胞密集;外周區腺管分支粗而簡單,上皮細胞稀疏。有人將前列腺的這一結構分區比喻為雞蛋:“蛋黃”相當於移行區,“蛋清”和“蛋殼”相當於外周區。前列腺增生發生於移行區,而炎症和腫瘤多發生於外周區。當增生的組織越來越大時,就會壓迫外周區,使其萎縮,逐漸變薄,最後“蛋清”與“蛋殼”合在一起,形成前列腺外殼包膜。穿行於其中的尿道受到壓迫,導致排尿困難。
前列腺的功能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實質性腺體,是男性重要的附屬性腺。別看它隻有約20克,重量也小,但它的作用可不少。一旦前列腺發生了疾病,常常成為男性的難言之隱,治療起來也很麻煩,因此,有人把前列腺疾病比作是男子頭上的一把“劍”。下麵我們就來看看前列腺有哪些功能。
(1)外分泌功能:前列腺除了是男性最大的實質性性腺,也是人體的外分泌腺之一。前列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產生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液態分泌物,較稀薄,無色渾濁,略呈偏酸性或略偏堿性。
成年男性每天可分泌0.5~2.0毫升前列腺液,這些前列腺液大多隨尿液排出,對身體沒有什麼損害。
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較高濃度的多種物質與元素,例如鋅離子、蛋白水解酶、纖維蛋白酶、枸櫞酸、酸性磷酸酶等,但蛋白質含量較低。這些物質是精子生存和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能夠增強精子的活力。
①蛋白水解酶與纖維蛋白酶:對精液液化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特別是其中大量的透明質酸酶,有助於精子穿過子宮頸的黏液栓和卵子的透明帶,促進受精過程。另外,前列腺液偏堿性,能保護精子免受陰道內酸性環境的傷害,有利於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的生存。
②鋅離子:是前列腺液的重要組成部分。鋅離子與白蛋白結合後,可以保護精子,維持精子的正常代謝,並抵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