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規章製度不健全。單位內部各種規章製度特別是內部控製製度不健全,或者不嚴格執行;內部控製製度不能落到實處,總搞“特殊情況”,造成製度形同虛設,職工漠視,領導淡忘。
(四)職工群眾控製薄弱。職工群眾參與內部控製的意識不強,缺少“主人翁”意識,沒有形成單位領導人、管理人員和職工群眾三位一體,上下左右聯係、製約和監督的良好內部控製氛圍。
(五)內部控製程序混亂。事業單位建立了內部控製製度,卻往往缺少辦事流程,或者由於特事特辦或個別人的原因,造成控製流程混亂,職工難以參照執行。
三、解決方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筆者認為,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加強職責分工控製。加強職責分工控製,首先體現在強化組織內部結構上。其次要做好崗位職責分工控製。
2.完善授權批準控製。授權批準控製也就是對單位內部部門或人員處理經濟業務的權限控製。
3.突出財務會計係統控製的中心地位。單位內部控製製度的中心是財務會計控製,財務會計係統控製要求單位要根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製度,製定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財務會計製度,明確各項財務工作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人員工作移交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製,充分發揮財務會計的監督職能。
4.強化預算控製。預算控製是內部控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所說的預算,不僅僅是事業單位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而編製的年度收支計劃,還包括單位內部部門年度開支計劃,這些計劃一旦批準,則按照專款專用原則不能隨便改變用途,避免個別人利用權力私自立項申報預算,造成既成事實,給沒有經過合法程序審批的項目披上合法的外衣。
5.加強對實物資產的控製。事業單位一方麵要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建立完善的實物資產采購、驗收、入庫、領用的崗位責任製。另一方麵要建立嚴格的財產清理製度,明確財產清查的範圍、期限、組織程序,以保護各項財產的安全與完整。
6.健全和完善內部審計控製。由於內部審計是內部控製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內部控製的檢查和評價主要是通過內部審計來進行的。
7.提高人員素質。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執行內部控製製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內部控製製度執行的結果。
8.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要保證內部控製製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就必須對內部控製製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臨時的檢查和考核,才能了解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執行的成效如何。同時要將其同有關人員的考核與獎懲緊密地結合起來,獎優罰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內部控製製度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並取得良好的效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對於企業還是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方式方法也基本相同。如果事業單位能夠按照企業的內部控製力度進行管理,應該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 會、保監會聯合製定,2008年
[2] 《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編,中國石化 出版社,2004年7月
[3] 《關於企業內部控製製度的研究》,劉大勇、李翠霞, 2008 年第05期 《商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