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環境下如何開展德育工作(2 / 2)

運用網絡技術實現德育資源的共享,使學校德育的全員參與真正成為可能,在學校德育網站上開設:學校信箱、校長熱線、教師答疑、同學心聲、心理之約等欄目,創設交流互動平台,實現心靈的溝通,極大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召開網上全校性主題班會。借用網絡媒體,實現全校師生的“一線通”直播效應,讓學生身臨其境,直接與主講人呼應,使全校性主題班會從真正意義上顯現出“全校一課”的場景。讓學生走進“聊天室”,在班會課的時間段,實現班與班之間的“主題對話”,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在同一時間裏,各抒己見,博采眾長。

開設網上德育論壇。可以在校園網上開通“BBS論壇”,及時就某些熱點問題或典型案例在BBS上提出討論話題,組織學生討論。比如“我眼中的民族精神”、“我心中的好老師”等作為論壇主題,引導學生自由登陸,發表見解

開通網絡心理熱線。建立網上心理谘詢熱線——心靈驛站,還有班主任信箱。這種非麵對麵的“交流”,不但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而且私密性強,深受學生青睞。作為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或班主任,可向學生公布自己的QQ、E-mail,MSN號碼,過網上聊天,教師能及時了解班級狀況和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給學生作心理指導會更有針對性、時效性。

四、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營造健康、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

中等職業學校要增強教師網絡道德教育意識,把網絡道德教育引入日常的德育之中。一方麵,要使學校的各種主題德育活動,有利於培養正直、真誠、寬容、仁愛等基本人格素養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養;另一方麵要及時科學吸取網絡道德內容來豐富學校德育內涵,把網絡條件下學校開展新型德育作為衡量學校德育的重要條件,進行科學評價。

中等職業學校要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網絡道德的自主選擇意識主要指學生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力、自由和相應的責任,並趨向選擇的一種主觀願望和意圖。學校德育不僅要尊重學生此種自主選擇的需要,更要使學生能夠把握正確的網絡道德選擇標準。

中等職業學校還應加強網絡管理。首先要建立相應的管理製度。學校和班級都要製定網絡使用管理製度,並可由班主任兼任班級網絡管理的責任人,再由學生通過網上選舉產生班級網絡管理員。對學生在校的上網等活動,要實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矯正。其次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分析和監控。必須及時進行“解毒”、“消毒”甚至“殺毒”工作,做到遵守信息公德與加強信息監控措施並舉,為淨化信息網絡環境作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海霞.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的德育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期.

[2] 萬小豔.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創新.遠程教育, 2009年01期.

[3] 顏曉麗.網絡環境下學生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教育探索, 2009年06期.

[4] 許淑紅.網絡文化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教育技術,2009年02期

[5] 孫少平,李廣,林海《新時期學校德育熱點問題研究》廣東 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