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教育的實質就是服務,教育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隻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教育才能產生實質性效果,因此,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作為主體的參與性與主動性。科學發展證明,學生科技活動是促進工科大學生創新性素質成長和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
2、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全麵修訂教學計劃,突出對學生基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1世紀的高新技術涉及的學科都需要具有數理化等寬厚的基礎理論,這是創新人才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也是理工科人才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基礎。在教學計劃製定過程中,一方麵要充分體現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重視實踐、培養能力、激勵創新、發展個性的特征。在調整和改革課程體係上,要著眼於培養學生從維持性學習向自主創新學習轉變。另一方麵,修訂教學計劃要加大引導性即柔性化的比例。可以借鑒哈弗大學的“核心課程”方式取代原有的“普通教育”課程。
(2)優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根據當今社會的需求,教材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優化已經勢在必行。因此,第一,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加以精簡、整合,及時吸收現代高等工程學科的先進成果,引導學生最總科技前沿;第二,要建立教材選擇的規章製度,即使采用新近出版且質量較高的教材;第三,要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引用和采用發達國家的原版教材,從中吸取有意的成分。
3、建立實踐教學保障體係
當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著實習經費不足、管理鬆散、實驗題目陳舊、學生實際操作少、動手能力的不到充分鍛煉等問題,實踐教學質量出現了下滑的勢頭。為此,應建立和實施實踐教學質量“五個保障體係”:(1)建立思想保障體係;(2)建立組織保障體係;(3)建立過程保障體係;(4)建立實踐教學質量製度保證體係;(5)建立評估保證體係
當然,關於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僅僅做好以上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從微觀層麵上,這需要學校內部有一個和諧、寬鬆的學術環境和人文環境;從宏觀層麵上,也需要學校與社會密切結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實現教育的時代訴求。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社會對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使高等工程教育緊跟時代步伐,以期完成時代所賦予的新的使命,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學東.21世紀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探索【J】.高師理 科學刊,2004(4)
[2] 陳克.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J】.繼續教育 研究,2002(3)
[3] 王月華,孫豔明.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理論觀察,2004 (3)
[4] 洪明.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趨勢【J】.比較教育研 究,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