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辯證的對待,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藝術類學生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點與差異。從一個視角、單個緯度去審視學生,隻有少數學生是優秀、成功的,而從多視角、多緯度去看,將會感覺到學生各個是人才。隻從考分來界定區分學生是片麵的,管理學生,既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又要肯定他們的特長,我們要拿著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去找尋藝術類學生的缺點。
3.足夠的賞識,讓學生學會自我認知。賞識是老師最美的教育語言。藝術類學生更需要賞識,需要學校和老師為學生每一次自信和成功的積累提供保障,不斷給學生鼓勵、掌聲和信心,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失敗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的適合的領域, 使其在這些領域獲得最大的成就感,這可能是學校和老師的最大責任,也是藝術班學生最需要的。
4.準確的定位,探索更適合學生的管理模式。藝術類學生的文化教學和管理應有別於普通班,要有自己的教育定位和策略,使每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專業教學要滲透“藝術修身、教學唯美”的思想,素質教育要關注品德教育、人格教育以及其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日常管理應多元化,學生積極參與,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約束。
5.培養信心,使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危機已經開始顯現,藝術生還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們要加強藝術生心理輔導,完善學生心理谘詢體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在常規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正確麵對壓力與挫折。 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包括全體教師都要做學生的心理醫生,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適和轉移心理壓力。同時,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班集體氛圍,幫助學生調整人際關係,改變不良社會認知。
三、結語
藝術類學生的培養與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隻有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藝術人才。隻有探索出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素質,立足實際培養藝術人才的本位教育和管理模式,才能夠為藝術類學生將來的個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企業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員工,為社會培養明事懂理的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1] 張萃媛. 《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 法製與社會. 2011. 02
[2] 杜愛民.《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想特點與應對策略》,《遼 寧高職學報》2006年第1期.
[3] 徐群祥.《試論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蘇州大 學學報.2005.10
[4] 王長恩.《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解析》.南京師範 大學學報.2005.11
[5] 牟金秀;魏嫻.《論學生教育管理中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 第23期
作者簡介:
劉建利,(1979.11-),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動畫學院黨支部書記、行政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