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會計分崗位課程教學設計模式探析(2 / 2)

(三)選擇的工作任務應滿足學生的工作需求、調動學習的興趣。學術的嚴謹與學生的興趣之間一定會產生衝突嗎?具多位專家學者介紹,社會學科或所說的 “文科”可以將興趣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甚至是整個教學項目的組織中心。因此,調動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與學科的嚴謹可以兼顧。但在考核會計操作熟練度、處理業務水平上要區分界定不同的層次。

(四)選擇的工作任務要注重廣度與深度的平衡

有學者認為:廣度深度兩者是對立的,廣度是指若幹工作任務的集合,深度則是對經濟業務最核心的重要控製點的深層研究。

有學者認為:廣度深度兩者並不矛盾,廣度是深度的拓展。因此,學生要想取得深層次的研究,必須廣泛的深究此類經濟業務,這樣才能完全掌握,活學活用。

因此,在選擇工作任務時,要把握範圍的廣度與業務的深度間的平衡,考慮不同行業會計的特點,界定課程工作任務的特色。在教學中注重廣度深度的結合,培養學生角色定位意識,在業務流程中從全局的角度看準自己的位置,在本崗位操作時,又能準確無誤的進行會計處理。

三、教學實訓業務的設計

為了培養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必然要依托一定在載體。這個載體可以是對一張單據的填製,也可以是一筆業務的操作流程圖,還可以是某個崗位的全部經濟業務,因此對教學中實訓資料的精細設計才能滿足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具體而言,在設計會計實習業務時要遵循如下原則:

(一)練習原則

在心理學上將學習看做是刺激反映的過程,一項複雜的行為,可以由若幹簡單的練習不斷積累而產生。課堂應該向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複雜而困難的練習。這也是孰能生巧的道理所在:在不同的經濟業務下,通過教師的指引,學生對口頭或書麵的練習不斷重複,產生特定的刺激反映行為。

(二)能力原則

在實訓練習中的練習題,必須是學生能力範圍內的,而且有助於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能力發展。這些練習的特點是立足於學生現有知識技能,在刻苦努力、超越自我的信念基礎上的“崗位工作任務練習”或“工作任務流程練習”。避免出現過分強調理論,追求理論的完整性上麵,讓應用能力引導教學內容才是更合理的。

(三)彈性原則

不同的實訓方式,可以實現同一個教學目標,這就是實訓的彈性原則。實訓的方式上,不一定必然是紙質憑證,還可以是閱讀案例、企業實際調研、與會計人員座談、會計業務技能競賽等形式。班內學生有不同的實訓資料,體現出來知識能力的學習效率是不同的,因此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安排多種層次的實訓,讓每位學生都有積極融入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黃光雄 蔡清田.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5

[2] 巴克教育研究所著.任偉譯.項目學習教師指南.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白玉翠,(1979年11月—),女,畢業時間:2002年7月;畢業院校及所學專業: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財務會計教育專業;職稱:講師;現工作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